分享

谷济生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例四郭某,男,36岁。

初诊1991326日。

主诉及病史∶主因腹胀,尿少2个月,腿肿两周,以"肝硬化腹水"收入住院。患者患慢性肝炎3年,于入院前2个月自觉腹胀,食后胀甚,食少纳呆,伴肝区隐痛,体倦乏力;便溏,每日三四次。在外院曾服中药治疗无效,两周前又出现腿肿。

诊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8U,白蛋白/球蛋白比值26.8/33.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形成"。患者神清消瘦,面色萎黄,巩膜皮肤黄染(),腹膨隆、胀大,腹水征(+++),腹壁可见轻度静脉曲张,肝脾触及不满意,双下肢肿(+),可见肝掌及蜘蛛痣。舌淡胖,边齿痕,苔薄滑,脉沉缓。

辨证∶肝郁脾虚,脾运失司。

治法∶益气健脾。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苍白术各15g云茯苓20g甘草10g山药15g柴胡10g升麻10g丹参30g郁金10g泽泻20g猪苓15g泽兰30g汉防己30g牛膝20g仙灵脾10g干姜6g

服药后1周尿量明显增多,体重减轻5kg,大便正常,继续服原汤药3周后腹水消失,症状悉减,无腹胀、腿肿,饮食增加。服药3月余,谷-丙转氨酶正常,白蛋白上升到35.20g/L,球蛋白下降至27.90g/L。又住院调理巩固治疗两月余,康复出院。

例五王某,56岁,男。

初诊198439日。

主诉及病史∶黄疸、大便色白1周。素患慢性肝炎15年,近五六年肝功正常,病情稳定。19842月中旬开始食欲不振,恶心呕乏力。住院前1周发现肝功能异常,皮肤痛痒,大便灰白,有黄疸而收入院。入院后黄疸进行性加深,颜面及皮肤呈黄绿色,血胆红素331.7μmol/L,高胆红素血症时间(>10mg)持续49天。B超提示肝剑下2.8cm,脾肋下7cm。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涩。腹胆镜检查诊为淤胆型肝炎;经强的松试验治疗诊为肝内淤胆;经用激素及清热解毒、利湿通腑药治疗,黄疸持续不退,第三周胆红素上升为436.1μmol/L,且胸部布满痤疮,皮肤有抓搔痕迹,B超示肝剑下5.5cmn,脾肋下7.2cm,故递减激素量改用中药。

辨证∶肝郁血瘀,瘀血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解毒。

处方∶生地黄30g砂仁10g赤芍100g栀子10g桃红各10g郁金10g丹参10g大黄10g(后下)当归10g王不留行15g川芎10g牛膝10g柴胡10g茵陈30g

服药2周,黄疽明显消退;治疗第十周,胆红素<17.1μmol/L,黄疸指数6U,肝功能恢复正常,诸症消失,肝脏回缩至剑下1cm,脾脏肋下1cm,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为湿热毒邪深伏血分,肝藏血。其病位在肝,肝失疏泄,故肝郁气滞为慢性肝炎最常见的主要病理变化。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中阳被阻脾气不运,因此脾虚也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变化。热邪久居势必伤阴,更由于慢性肝炎多脾虚病理变化,食欲不振,水谷摄入减少,肾精化源不足,导致肾阴不足。谷老认为"湿热是慢性肝炎的起动因子,病位在肝,影响到脾、肾,病及气血阴阳",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治疗往往可取得显著效果,实乃对慢性肝病病机的深刻理解。我们根据谷老经验研究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5个协定处方治疗慢性肝炎356例取得显著疗效,其临床治愈率为72.5%。经动物试验这5个处方均有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细胞坏死、预防并治疗肝纤维化、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本项研究已获1987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