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恩俭,1926年生,字介安,别署"沽上下工",天津市人。主任中医师。少从津门名医周雅南、李仲甫两先生习医,后入天津国医学社,毕业后,于1946年在津开业,时年20岁。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入天津市立总医院(现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工作。1962年调南开医院,曾任中医科主任、急腹症研究所副所长、中医研究室主任、天津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赵氏五十余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对基础理论、古典医籍、医学史等研究有素。他长于内、妇、儿各科,兼通西医学及现代科学知识。此外,赵氏还从事新型仪器的研制及计算机的应用,均获得科研成果,论著论文甚多。其主要著作有《中医脉学研究》、《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伤寒论研究》、《中医脉诊学》、《津门医粹》一二辑、《诊余集》一二辑,及《灵枢经考》等。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学术论文收入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名老中医医话》、《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等书。赵氏被列为全国五百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 一、生脉散救治大叶性肺炎中毒性休克一例 陈某,男,30岁。 初诊∶1965年5月。 主诉及病史∶因高热、昏迷、咳血痰,诊为大叶性肺炎中毒性休克伴发心房纤颤而收入天津南开医院内科。目前高热39℃,昏迷不安,时咳血沫痰,心率200次/分,心律不齐,血压50/30mmHg,病情极险恶。经使用抗生素、升压药两昼夜抢救均无效,西医束手。遂延赵氏会诊。 诊查∶脉更代不常,细数无伦,舌质嫩红。 辨证∶病属温热之邪,深入肺络,气阴欲脱,病势凶险。 治法∶行将阴竭阳亡,应急急固护。 处方∶老山参10g麦冬60g五味子60g 二诊∶前方服后病情即减,血压渐升,至夜半患者清醒,血压升至正常低限,心律亦恢复正常,咳痰无血,体温略高,脉弦略数少力,舌质嫩红有薄黄白苔。改用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之剂。 处方∶北沙参60g麦冬15g生地黄30g川贝母10g茅根15g银花30g连翘15g甘草10g 服上方3日后,诸症基本祛除,体温恢复正常。至第四日下午忽然患者有下肢剧痛,诊为胯动脉及下肢动脉栓塞,当日晚间两次手术取出血栓,病情始安,半月后患者痊愈出院。 【按语】此病例曾于1965年受到天津市卫生局全市通报表扬。赵氏随即开展了治疗大叶性肺炎中毒性休克的治疗研究工作,至1966年夏共收集到肺炎病人100例,其中休克.者41例,100例治愈率达98%,死亡2例均为兼有严重心脏疾患之病人。该研究论文写成后未发表,毁于"文革"。1971年赵氏又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研究工作,并将生脉散改制成肌内注射剂,后又改制成静脉输液剂,每年约治疗百余例,工作坚持十余年,当时取得对急性心肌梗死最低死亡率(10%±)的好成绩。论文都以集体名义发表于《天津医药通讯》《天津医药》等刊物,为中药制成大型静脉输液以抢救病人开拓了道路。后因对中药复方静脉给药的种种限制及人事更迭等原因,此项工作未能继续发展。赵氏认为在确定是休克的前提下,中医辨证要明,气阴两虚与亡阳一定要区分开,前者西医或名红休克,后者为白休克。用中药血压上升较缓慢,生效时间口服约一小时许,注射约半小时,血压上升至正常的低水平即不再升,药力作用持久且无给药后血压突然上升过高的危险。该方对心血管及肝、肾、脑等内脏功能有所改善,尤其是对微循环的改善更为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