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次清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三、苍连汤治愈食管炎一例

杨某,女,62岁。

初诊∶1990422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因饱食太过而致吞酸嗳气,嘈杂不饥;胸中嘈杂而痛,昼轻夜重,辗转难眠;口咽干燥,大便秘结。曾服盖胃平、甲氰咪胍、庆大霉素及中药养阴、润下之剂,证情未减而来诊。

诊查老年貌,苦痛病容。舌苔灰白,脉缓。钡餐透视诊断为食管炎。

辨证吐酸(湿浊困脾)。

治法燥湿运脾。

处方苍术18g黄连6g陈皮9g川朴9g半夏9g白芷9g川椒6g煅瓦楞30g甘草6g水煎服4剂。

二诊∶426日。患者进上方2剂痛减,4剂痛止,似饥欲食,大便通畅,舌上灰苔已退去大半。惟脘腹不适,嗳气未除。前方去川椒、白芷、半夏、煅瓦楞,加砂仁5g,水煎服5剂。

三诊∶52日。服药5剂,患者已无所苦,恢复如常。嘱其饮食自珍,以防复发。

【按语】本例乍见老年女性,咽干便秘,滋水行舟似在情理之中。然细究其病因,在于饱食无度,中焦受戕,湿浊内生,阻抑脾胃升降之机,乱于胸中食管。脾运失职,湿阻气机,水津不布,则口咽干燥;胃气不降,传导失司,则便干难行。治宜燥湿运脾。患者病系湿浊胶黏,投苍连功在开化运行,顺势利导,自当胸中豁然,中焦气机顿开。

四、理气调血法治愈胸痛二例

例一赵某,男,40岁。

初诊;198189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20天前因生气而致左胸窜痛隐隐,有时连及左臂内侧,日发两三次,每次历时20分钟至1小时不等,伴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噩梦易惊。平素急躁易怒。曾服消遥丸、复方丹参片等,效果不明显。

诊查中年男性,一般情况可。心脏听诊无杂音,S4>S1。舌暗,脉弦。查心电图低平。

辨证胸痛(肝郁气滞,气血失和)。

治法理气调血。

处方柴胡18g川芎6g香附12g枳壳9g细辛3g炒枣仁30g甘草6g当归9g

水煎服6剂。

二诊∶1991815日。服上方6剂,疼痛次数减少,睡眠好转。继服6剂。

三诊∶1991822日,胸痛基本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

例二陈某,女,53岁。

初诊∶199133日。

主诉及病史;有心绞痛史3年,常因心情激动而诱发。近月因与子女吵闹而胸痛发作。发作时胸闷,胸中如窒,胸痛波及左肩背酸胀,继则汗出,头晕乏力。日发两三次,每次持续37分钟。发作时自测脉率减慢,口服速效救心丸有效,但不能控制复发。平素常胸胁胀满,有时失眠。

诊查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可。心脏听诊心音低钝,无杂音。199132日(发作缓解半小时后)心电图平直,ST段下移约0.07mV。舌青,脉弦。

辨证胸痛(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

处方枳壳12g防风9g葛根30g桔梗9g细辛3g川芎6g炒枣仁18g甘草6g

水煎服6剂。

二诊∶199139日。初服上方3剂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亦轻,服后3剂时似觉效果不显,仍有时胸闷胸痛,大便干。前方改川芎9g,加当归9g、丹参15g、瓜萎18g;水煎服六剂。

三诊服药期间,胸痛只发作1次,大便转畅,自觉精神振作。继服上方6剂。

四诊∶1991328日,胸痛未再发作,复查心电图;ⅡaVF导联ST段略下移。

【按语】二例患者疼痛性质、时间、部位不同,但均为肝郁气滞、气行乖戾所致,气行血行,气留血止,气郁既久势必影响血脉的运行,出现心电图之异常。因而治疗的重心在疏解肝郁。例一病为新生,然察其肇端则生性刚烈,木气屡屡受折;例二病缠数载,郁怒而发,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脉运行不畅。单用气药,新疾易去,陈疴难除,故于气药中合调血活血之品,旨在理气调血。诚如《医学六要》所言∶"血主濡之,气主胞之,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药,血气流通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