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泽生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三、散寒化湿法治愈阳虚寒湿证恶寒一例

汤某,女,46岁。

初诊1977320日。

主诉及病史∶自觉恶寒已八九年,每年夏季发病,寒冷彻骨,夏天要穿棉衣上班,近两年冬季亦感恶寒,伴有低热(37.5℃),有汗颇多。

诊查∶血沉、抗"O"、甲状腺同位素等均属正常,西医诊断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追问病史,1968年有淋雨史。脉沉细,苔白微腻。

辨证∶肾阳虚弱,寒湿稽留筋骨之间。

治法∶温肾散寒,化湿通络。

处方∶生麻黄6g杏仁9g鹿角片9g干姜3g桂枝6g生熟地各12g白芥子9g白芍9g炒苍术9g炙甘草3g

二诊1977518日。上方服30剂,低热已控制,但恶寒未减轻,依然寒冷彻骨,尤以两下肢为甚。食物不香,大便偏于,脉沉细,舌苔黄腻。痰湿阻中,表里不和,病久不易速效。

处方∶炒苍术9g川朴5g桂枝5g法半夏9g白芍9g陈皮6g炒枳实9g全瓜蒌15g生姜皮3g茯苓9g

三诊1977618日。上方又服30剂,自觉怕冷已有减轻,天气虽热,但仍要穿棉衣上班,不出汗,食欲渐振,大便畅通,舌质紫苔黄腻,仍守前方出入。

原方加草果仁9g

患者回家后服上方5剂,恶寒大为减轻(过去一到夏天,越热越怕冷),即继续服用原方药,服完35剂后,恶寒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如常人。

【按语】患者有淋雨史,未能及时治疗,寒湿留恋肌肤,寒性凝滞而主收引,卫气不得温煦。盖寒为阴邪,容易伤人阳气,所谓"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此例多年来严重恶寒,颇为罕见。张老先用阳和汤温经散寒,减而未已,再进散寒化湿、温经通络之剂,显见好转。三诊时将原方加入草果仁,以祛遏伏于募原之寒湿,未及四月,使多年顽疾获得痊愈。盖草果仁味辛,性温,功能燥湿祛寒,为治太阴独胜之寒主药,从本例验证,诚非虚言。

四、祛风散寒法治愈风寒顽固性头痛一例

王某,女,48岁。

初诊1976311日。

主诉及病史∶偏头痛已历15年,越发越重,越发越频,发时头痛剧烈,如锥如刺,头部恶风怕冷,两目流泪而不能睁视。

诊查∶脑血流图示血管性头痛。舌质暗红偏紫,脉沉细。

辨证∶风寒袭于脑络。

治法∶祛风散寒。

处方∶白芷18g僵蚕18g生川草乌各3g制川草乌各3g生甘草6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g,每日3次,用清茶调服。

二诊1976317日。上药服后,头痛遂止。除自觉口唇稍有麻木外,无其他不良反应。舌边有紫气,脉沉细。络中风寒已祛,气血尚亏,拟补益气血调治。

处方∶党参15g当归9g白芍9g枸杞子9g川芎5g法半夏9g陈皮6g茯苓9g苦丁茶6g炙甘草3g

随访三年余,头痛未发。

【按语】以头痛为主症者,临床极为常见,或以六淫外袭,上犯巅顶;或为七情不畅,木郁化火;或为内伤,肾水亏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为痰饮,或为瘀血,均能导致头痛。大抵外感头痛以疏风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则以平肝、滋阴、补气、养血、化痰、祛瘀等为法。然偏头痛,甚为难治。上方系张老多年运用之验方。根据其经验,一般服6天即可定痛,再服6天可望根除。本例头痛,痛剧犹如锥刺,且有舌紫、面部怕冷,皆为阴寒入络之症。寒性凝滞,瘀塞经隧,与风邪相搏,阻遏络脉,其痛尤甚。急祛陈寒,实为要著。方中用川草乌大辛大热,能祛风寒,除积寒冷痛。为驱逐阴寒之要药,生用其性更烈。乃属有毒之品。只能短时间应用。不可久服。并应严密观察药后反应。僵蚕祛风疾,通经络。白芷祛风止痛,且能引药上行而达病所。甘草之甘能缓乌头之毒,使邪去而不伤正。药仅四味,制方严谨,且用散剂,量小而效高,可见用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