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垄丽娟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二、肾炎从治愈二例

例一季某,男,26岁。

初诊197817日。

主诉及病史19776月中旬发现面部及下肢浮肿,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经治水肿消退而未续治。12月初,因疲劳下肢浮肿又起,并上延及腹部,日益增剧,在西医院诊治,服利尿剂后肿减轻,停药又起。

诊查;面浮色黄,腹部胀大,按之如囊裹水,下肢凹陷性水肿,难以起复。小便色清量少;大便溏薄,日行1;身重乏力。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濡。尿常规;蛋白(++++)、红血球(++)、颗粒管型(+)。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10.6mmol/L、肌酐176.8μmol/L。胆固醇6.29mmol/L。白/球蛋白∶3.25/3.45

辨证∶脾阳不振,土不制水,水湿泛滥。

治法∶温阳健脾,渗湿利水。

处方∶制附片5g炒党参10g制苍术10g泽兰泻各10g川桂枝5g川椒目3g大腹皮10g生姜皮3g防己6g生苡仁15g赤小豆15g

二诊1978112日。投实脾饮加减,尿量增多,腹胀较松,下肢浮肿减轻,食欲尚佳,大便。原法踵进。原方去防己、赤小豆,加炮姜3g、茯苓皮15g

三诊121日。上药连服10剂,腹水及下肢浮肿基本消退,精神较振,便潇略稠。苔薄白,边有齿印,脉细。尿蛋白(++)。水邪虽去,脾阳未覆,附子理中汤加味。

处方∶制附片10g炒党参12g炒白术10g炙黄芪12g茯苓10g炮姜10g怀山药12g泽泻12g炒苡仁12g玉米须30g

四诊130日。大便转实成形,纳佳,无明显不适。苔薄白,脉细守原法。原方黄芪改为20g、党参15g

上方续服两个月,面色浮黄消失,略呈红润丰满。尿蛋白逐渐减少,已多次转阴,于5月份恢复半日工作。复查肾功能、胆固醇、白/球蛋白比例均在正常范围。7月份上全班,于10月份停药,病情稳定。

【按语】本例为典型的脾阳不振阴水证,投实脾饮、五苓散加减以温脾阳、运水湿。服药仅10天,水肿基本消退。然便溏及蛋白尿未减轻,此乃脾虚升降未复、精微下泄所致。转附子理中汤加炙黄芪、怀山药补脾以摄精,佐泽泻、苡仁、玉米须渗湿利水。调理数月,脾气得振,精微四布,肌体得充,病体康复。

例二刘某,男,30岁。

初诊19771218日。

主诉及病史1977103日患咽喉疼痛,小便色深黄,不咳嗽,不发热,无浮肿。在某医院诊治,查尿蛋白(+++)、红血球(++)、脓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炎,用青霉素治疗两月余,咽痛及镜检红血球消失,尿蛋白持续(++)不降。

诊查∶咽喉不红,扁桃体不肿大,舌苔白厚而腻,舌质淡紫。口干苦,小便色黄,腰酸,食欲正常,脉濡。尿蛋白(++),肾功能正常。

辨证∶湿浊困脾,运化失常。

治法∶化湿运脾,淡渗分利。

处方∶苍术10g制川朴5g黄柏6g制半夏10g陈皮5g白茯苓10g泽泻12g小蓟15g荠菜花15g车前草15g

二诊1218日。药后口干苦已退,小便色黄转清,腰酸,舌苔仍白厚腻,脉细。湿浊未化,转温燥化湿、益肾渗利法。尿蛋白(+)。

处方∶制苍术10g制川朴5g制半夏10g陈皮10g淡干姜5g茯苓10g煨草果5g生苡仁12g杜仲10g独活10g玉米须30g

三诊1978110日。投上方10剂,苔厚已化,续服药10剂,腻苔转为薄白,腰酸已平。脾湿已去,气虚未复,再凝培补脾肾从本调治。

处方∶炙黄芪12g炒党参10g炒白术10g白茯苓12g怀山药12g杜仲10g桑寄生12g川续断10g当归10g玉米须30g

上药调治月余,尿蛋白已转阴;继续调理三个月,病情稳定,作扁桃体摘除术,术后情况良好。

【按语】本例以蛋白尿就诊,除偶有腰酸外,无明显不适。察其舌苔白厚而腻,便抓住湿与脾的关系进行辨治。患者湿浊偏盛。困遏脾,使脾之升降失常。精微下流。故尿中蛋白源源不绝。初诊时因其口苦尿黄,湿遏化热所致,治疗重在祛湿以复脾运,投以平胃合二妙加味;口苦、尿黄减,撤黄柏之苦寒加入温脾燥湿之草果、干姜,厚腻白苔得化,最后以补脾益肾法培本调治,使蛋白尿得以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