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济医案(十一)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二、益气强心、熄风镇惊治愈惊风一例

唐某,女,5个月龄之稚儿。

初诊1979121日。

主诉及病史∶家长因忙于农活,将女儿置于棉被中,虽留有空隙,小儿在啼哭挣扎中,为棉被所覆盖,待其母回家,已经窒息,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跳尚存,濒于死亡。经当地医生用人工呼吸、注射强心针等,仅有浅表呼吸。即送某县人民医院儿科,经一昼夜枪救,病情未见好转,特邀中医会诊,以冀有一线之希望。

诊查∶神志昏迷,呼吸浅表,面色灰暗,口唇发绀、阵发性抽掣、搐揭。脉细弱,舌苔薄白。

辨证∶病系蒙被窒息,内伤心神所致。属中医学"抽风惊厥"范畴。西医诊断为脑缺氧。病情非常危急。

治法∶益气强心,熄风镇惊。

处方∶人参(朝鲜参)3g,浓煎3次,分次鼻饲灌入;羚羊角粉0.6g;分两次鼻饲。

经两天治疗后,抽掣搐弱停止,体温36.7℃(肛门),患儿自身已产生抵抗力,也能吮少量乳汁。病情已有转机,仍从前法治疗。翌日体温37.5℃(肛门),已恢复正常,惟喉间出现辘辘痰声。患儿已能口服药物,解除鼻饲管。仍用参、羚加用猴枣散0.3g;以石菖蒲9g、天竺黄9g、淡远志6g,煎汤送猴枣散,连服两天,喉间痰声消失,能啼哭出声,乳食能吮。听诊;心肺正常,病势已转危为安矣。

【按语】患儿稚弱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遭棉被压抑,阻碍呼吸,导致室息,呼吸停止,心搏尚存。幸近有医生,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针后,出现浅表呼吸,即送县人民医院儿科抢救。当时神志昏迷,惊厥抽搐,病情危急。邀请中医会诊,也是尽人事耳。中医用药仅数味,人参益气强心,振奋机能;羚羊角镇惊熄风,弛缓神经;猴枣散结开窍祛痰;经过几天抢救,竟挽救了小生命,亦属幸事。惊风亦称惊厥,有急惊风、慢惊风,又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之分。西医学中有"有热惊厥""无热惊厥"。有热惊厥以传染性疾病较多见,无热惊厥则有缺钙、缺糖和各种中毒,癫痫、脑肿瘤等。《幼科指迷》指出∶"小儿之病,最重惟惊"。上例即属因窒息引起脑缺氧而产生的"急惊风"

十三、清热解毒、开窍镇惊治愈疫毒痢一例

戈某,男,4岁。

初诊1962815日。

主诉及病史∶于727日起,发热持续不退。于82日腹泻,一昼夜十多次,粪如水样,带有黏液;口渴欲饮,神志不清。经当地卫生院转来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病情危急,经过抢救,体温稍有下降,泄泻略有减轻,但出现神志不清,阵发性震颤,病势危险,邀请中医会诊,协助抢救。

诊查∶患儿自本月3日入院以来,体温持续在3840℃之间,腹泻日夜仍有七八次,粪如水样,带有黏滞;而神志不清较入院时更甚,两眼斜视,时有瘛瘲、震颤。胸腹部检查∶满布白,舌苔厚腻,脉弦数。

辨证∶此系感受暑湿疫气之邪,疫毒内壅,化热化火,肝风内动,神志迷蒙,病属疫毒痢夹暑厥之候。

治法∶清暑热,解疫毒,开窍镇痉。

处方∶紫雪丹1.5g,羚羊角粉6g,二味调和,分2次用银花露鼻饲,缓缓送入先服。粉葛根4.5g绿豆衣9g川黄芩4.5g连翘壳9g扁豆衣9g淡竹叶9g香青蒿9g净银花9g梗通草3g川黄连1.5g

煎汤300ml,每4小时鼻饲50ml1剂。

二诊816日。泄泻次数较前稀少,体温尚未清澈,抽搐、震颤未见减轻。舌苔白腻未化,脉弦数。暑温疫毒之邪仍盛,病势仍在危途。再进清暑解毒、开窍镇痉之剂。

至宝丹1粒,研极细末,加入温开水,分2次鼻饲。

处方∶生石膏60g怀山药15g净连翘12g净银花12g生甘草6g淡竹叶12g炒僵蚕9g白菊花9g嫩钩尖12g石菖蒲4.5g全蝎4.5g

煎汤同前鼻饲1

三诊819日。体温较前下降,但仍未清澈;两目斜视,惊厥、抽掣如前,泻下减轻,神志不清。脉数,舌尖红,苔薄黄。再从前法治之。

处方同前,除白菊花、全蝎,加生牡蛎30g、川黄连1.5g、天花粉9g,煎法、鼻饲同前,1剂。

四诊820日。病势仍未见减轻,兼见角弓反张、阵发性抽搐;两眼斜视同前。脉弦数,舌尖红苔薄。病经二旬余,气阴两亏,筋失濡养,虚风内动。再拟潜阳育阴、养血熄风,方从大定风珠化裁之。

处方∶生牡蛎30g炙鳖甲9g鲜生地黄15g石菖蒲4.5g生石膏30g嫩钩尖15g淡竹叶9g天竺黄6g怀山药15g净银花12g炒僵蚕9g生甘草4.5g

牛黄清心丸1瓶,研细末分2次加入温开水调匀鼻饲。

配合针刺治疗。取穴∶曲池(双),手三里(双),内关、合谷(双),神门(双),足三里(双),后溪(双),阳陵泉(双),昆仑(双),每日取三四穴交替针刺,每日1次。

五诊821日。身热已清澈,腹泻已止;惊厥、抽搐亦见减轻,偶尔发作1次。脉弦,舌苔白腻。病势已见转机,再从前法参以安神镇静之品。

处方∶朱茯神9g天竺黄4.5g胆南星4.5g炒酸枣仁9g全当归9g焦山栀9g生石膏30g菖蒲4.5g生牡蛎30g炙龟版12g淡远志9g4

服上方药3剂,神志清醒,痉厥停止而痊愈,于825日出院。

【按语】病孩患疫毒痢并发暑温重恙,系暑湿毒邪蕴结于胃肠,邪正相争。导致高热、水泄,邪热炽盛,化热化火,内窜营分,热入心包,肝风内动,出现神志昏迷瘛瘲、震颤,起病急,发展快,病势严重。83日入院至815日邀请中医会诊,病势已到不可收拾地步。经中医五诊,服药9剂,计10天,化险为夷。治疗可分为三步∶①退高热,镇惊厥;用羚羊角粉、紫雪丹镇痉开窍、泄热解毒;葛根芩连汤加减,以解肌止泻;配连翘、青蒿、竹叶以退热;银花、扁豆花、绿豆衣清暑解毒化湿。服药后泄泻稍止,高热、惊厥如前。②清暑热,泻胃火,镇痉开窍;用至宝丹以开窍镇痉;白虎汤加减清热泻火,并重用生石膏;健胃养胃、解毒止泻以淮山药、生甘草;清热解毒有银花、连翘、竹叶;开窍有石菖蒲;镇痉有菊花、钩尖、僵蚕、全蝎。药后外邪渐解。体温下降。泄泻减。惊厥如前。(3)外邪去内风盛。治从大定风珠加减。育阴潜阳、养血熄风。方从三甲潜阳镇痉,生地黄养阴,生石膏清热泻火,山药、甘草健脾和胃。竹叶、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僵蚕解痉,石菖蒲开窍,并以牛黄清心丸清心开窍、镇痉熄风。服该方药后,疗效显著,体温清澈,泄泻亦止,神志清晰,痉厥减少。五诊仍以前法参以安神镇静之品,服药3剂后,痉厥停止,精神恢复,于825日痊愈出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