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国琴选评朱思丞爱情诗三首

 杏坛归客 2021-12-21
评者简介

      邓国琴 (武汉绿绮),丁芒弟子,《上海滩诗叶》副主编,江苏省诗词协会“江海诗词”微刊编辑。在二十多家诗社微刊上发表评论文章500 余篇,数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朱思丞爱情诗选评

选评者言:

作为军旅诗人,朱思丞的军旅诗呈现出的浑厚苍劲的风格,成为他军旅诗的一个标签。《中华诗词》杂志主编高昌先生形容朱思丞的军旅诗“朴拙刚直、阳刚素朴、豁达沉雄、昂扬壮阔,充盈浩然之气。 ”爱情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对军人、对军旅诗人来讲,这个题材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朱思丞的军旅诗中,我不仅读到了阳刚之气,也读到了柔情的一幕,让我们看到当代军人的生活不仅仅有刀光剑影,也有柔情侠骨。所以,我选了他的三首有代表性的爱情诗,谈谈看法,也借此向所有军人及军嫂致敬。

约会  
 
溪前探心事,含笑说芭蕉。
柳入春波里,风生月上桥。

细节见情趣

五绝字数很少,但思想感情却不能浮浅单薄,怎样才能做到诗短情长呢?我认为要抓住场景中最典型的细节,以小见大,以细传神去表达。其实一个精彩的细节往往是诗的闪光点,聚交点。比如,这首诗一、二句传神地描写了约会中的恋人的言行举止及心态:男主角没有把握,但又迫切希望知道女方的想法,他不敢贸然询问,而是小心翼翼'探心事',一个“探”字将其害羞之情、紧张之心表现地恰如其分。

选取此细节,就把男主角内向沉稳的个性刻化得立体化了。而女方同样比较害羞,她委婉岔开了话题却'说芭蕉'。女方的心意如何呢,其实'含笑'表示自己同意了。这种细节既是场景的描述,也是性格的刻画,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女方的含羞与委婉,她也和男方一样,有着内向沉稳的个性。


含蓄耐寻味

含蓄的诗多有言外的别旨,美在不言中。此诗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尽显柔情蜜意。所谓'不着一字',其实并非啥都不说,而是用物象曲笔表达,极富暗示性,融情入景的深意,让读者去猜想而得之。

三、四句不再把笔墨放在男女双方身上,而是转向约会的场景描写,通过多个物象暗示这次约会是圆满成功的。比如,第三句“柳入春波里”,古人多有用物象'柳'表达爱情,同时谐音“留”,物象'春波',象征“心波”,柳入春波,也有留在心波之意;第四句物象'月',月亮象征纯洁的含义,同时,而以“月”结尾,说明约会已经很晚了,他们依然依依不舍……

情在其中、美在其中!


边防调研见闻   

结婚三日返边疆,身裹泥沙演训场。
夜半归来妻电话,相思可比柳丝长?

慧眼选材。“结婚三日返边疆,身裹泥沙演训场“。军队有铁的纪律,一声令下,新婚燕尔的他,告别爱妻,返回部队,进行严格的训练,浑身都裹满了泥浆。至于两人的感情,用对话表达:“夜半归来妻电话,相思可比柳丝长?”夜半,形容训练辛苦和强度很大,训练期间不能打电话、不能联系,这么晚回来,妻子睡了吗?没有,新婚的妻子还在等着他,刚回来兵哥哥就接到妻子电话,问兵哥哥有多想他,是不是像柳丝一样长呢?“相思可比柳丝长”,既是设问,也是回答,兵哥哥说相思比柳丝长。柳丝有无数条,加起来就有无限长,可再长都不及兵哥哥的思念长!短短数语,既写出了部队严格的纪律、训练的辛苦,也写出了一个平凡兵哥哥的伟大爱情。情有多深,意有多长,情感再重要也没有军令重要,兵哥哥的家国情怀也尽含其中。

该作没有过多的大话,只是通过写夜半训练回来这个平凡的生活场景,一问一答之间,让我们读到了军人的付出、爱情的美丽。

感叹绝句立意高,构思巧,手法新颖!


军嫂   

梦醒国门千里霜,毛衣夜织杏花香。

相思织就问邮局,可把春风寄北疆?

侧面描写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以“梦境中醒来”这个意象,来表现军嫂的缱绻柔肠,其朝思梦想之意跃然纸上。同时,又借此点明丈夫之所在——遥远的“国门”;千里霜,说明丈夫驻军所在之地条件之艰苦。短短一句话,不仅交代了军嫂对丈夫的爱,交代了丈夫驻守在遥远边关,交代了边防军人艰苦的生活环境,内容之丰富,可谓字字千金。如果首句以“我爱您、我想您”之类的空话,套话起势,势必就庸俗了。 夜里军嫂醒来,这个醒来是思念所致,怎么办?起床连夜织起了毛衣,把军嫂的爱意与贤惠烘托的淋漓尽致。“杏花香”说明军嫂所在地已经是春暖花开了,这句对应上句“千里霜”,再次烘托丈夫驻防地的艰苦。

熟题材翻新

把织毛衣变成织就相思,常理相思只能用语言行为表达,是不能编织的,可作者变无理为有趣味,把“相思织就”了。结句“可把春风寄北疆”,更是尽得“无理之趣”。春风可吹,可感知,是不能寄到异地去的,可军嫂想把春风寄到北疆去,给北方带去温暖,去温暖爱人和所有的子弟兵!构思巧妙,令人抚掌。

一首小诗里有两句句眼,将奇思妙想融入诗里,确实令人佩服!




诗作者:朱思丞,1983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东部红叶诗社常务副社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顾问,《多景诗词》《东部红叶》“江海诗词”微刊执行主编,《漱玉》诗刊名誉主编。诗文作品散见海内外百余种报刊,入选多种文学选本,《中华诗词》《红叶》《江海诗词》《中华军旅诗词》等报刊曾推出个人专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东南学术》等发表论文80余篇,参加第12届中华诗词“青春诗会”,获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谭克平杯”青年诗词奖、连续三届当代军旅诗词奖等近百种奖项。

江海云刊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