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中国人的常见病——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很多人都有一个认识,就是需要一辈子服药。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长期用口服药控制血压,绝对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即便长期用药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的,但是和其正面影响比,这些负面作用是微不足道、可以接受的。 但是,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形成了“血压一高,就得一辈子吃药,一辈子也好不了”的概念。 为什么血压高了就难降呢? 我们可以从临床观察出发,总结出一些影响高血压调治的因素。把这个因素有效化解,就算不能彻底降压,也可以为控制血压提供很大帮助。 这个,就是我们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痰湿。 痰湿是怎么影响到我们的血压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痰湿的有形表现形式,就是高血脂。高血脂引发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之间有紧密联系。 从中医的角度怎么理解呢?其实,祖国传统医学没有“高血压”一词。中医里面的“眩晕”、“头痛”等病症,往往和现代所谓的高血压有交叉。 那么这个痰湿,在引发晕眩、头痛方面,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简言之,就是痰湿内积,淤阻脉道经络,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进而清阳之气不升,这就会导致眩晕、头痛。 那么,这个恼人的痰湿,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的,是因为我们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内积而成。 有的,是因为肝肾阴虚,虚热内生,灼液生痰。 可以说,这两点在当代的许多高血压患者身上,都是常见的。日常临床来看,许多高血压患者,尽管主要病因病机不同,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夹痰、夹瘀的问题。 可以说,这个痰浊得不到清散,只靠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等办法,很难奏效。 那么,我们怎么能解决痰湿这个问题呢?这就要分别对待了。 首先,看一组方药。中医爱好者在其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半夏,白术,天麻,代赭石,旋复花(包),豨莶草,夏枯草,茯苓,陈皮,甘草。 此方,我们选择选自《实用中医老年病学》。主要功效就是:燥湿祛痰、健脾胃为主。 其中的半夏、白术、茯苓、陈皮、旋复花乃燥湿、祛痰之本品。代赭石和夏枯草,起到清肝降逆之效。配豨莶草化湿、通痹强筋骨,全方大功告成。 这里面针对的就是,舌质淡胖、舌苔白腻、眩晕头痛、头胀头重、倦怠乏力、常感恶心的高血压患者。 其次,咱们来看看,可以帮助我们来化痰祛湿的一些食物。 1,竹笋。 竹笋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和大肠经,善于清热化痰。现代研究发现,竹笋的确有降压功能。竹笋凉拌、煎汤服用为佳。 2,萝卜。 萝卜性味辛、甘、凉,归脾经和胃经。它清热化痰,生津凉血,现代研究认为可以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动脉硬化。化痰热,生嚼萝卜最好。 3,丝瓜。 丝瓜性味甘凉,入肺经、胃经和肝经,能清热化痰。煎汤服用为佳。 4,海带。 海带性味咸寒,入脾经和胃经,善于软坚散结、消痰平喘,去脂降压。它的降血压作用得到现代研究的认可。凉拌海带吃为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