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出现了一个热搜: 不少人纷纷留言: 一进秋冬,就觉得浑身哪哪都不对劲; 总是觉得很沮丧,心里还乱糟糟的; 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每天就想睡觉 ...... 中医讲,阳是能量。阳气不足,神志就会消沉。 除了影响神志,阳气不足还很容易出现:什么都没做,总是觉得很累;手脚冰凉;熬夜后比其他人更累、很难缓过来...... 这些症状在秋冬更明显,其实是因为: 人在不断消耗阳气,秋冬里太阳少,阳气都闭藏在地下,不能像春夏那样补充给人体。 消耗>吸收,处于一种“低能量”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消耗身体的底子。 「秋冬晒晒头和背, 通淤堵,补阳气」 晒了头,还需要再晒晒后背,增加补阳的效果。 位于后背正中间的,是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督脉。中医里认为它是人体阳气的“发电厂”,阳气都从这里发出,到达身体各处。 一旦这里的阳气缺少了,就意味着无法继续向身体各处输送维持运行足够的阳气。 难以集中精神、总觉得很累......都是能量少了,身体“罢工”了。 这时候借着秋冬阳光晒晒后背,就能更精准、更温和地将太阳的能量引入身体,补阳气,增加能量。 「跟古人一起“日光灸”, 借天力补足阳气」 ■ 除了晒晒头背,秋冬的时候最好还是像古人一样,用些艾草来一场“日光灸”,温养阳气,通畅经络。 ![]() ![]() 对于很多担心上火而不敢尝试艾灸的朋友来说,一定要试一试。秋冬的阳光温煦而无热毒,不会像三伏天那样容易晒中暑,也很难出现热毒侵入身体上火。 我自己很喜欢找个阳光明媚、没有风的日子,找一个无人的天台,披上艾草披肩,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地上。 感受和暖的阳光穿过艾草洒在头背,艾草的味道一点点透出来,浑身都暖洋洋的,不想动。 ![]() 除此之外,与三伏天相反,正午12点左右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阳气最旺,更能好好地温和补阳气,晒的时间不能太短,至少要在30分钟以上,才能有效果。 黑色、深色的衣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吸收太阳的能量。 「晒后喝点黄芪水, 能量不逸散」 ■ 晒完太阳,一定要喝点黄芪水固阳。阳气刚进来的时候,身体还没完全吸收,很容易逸散。 这个时候喝点黄芪水,就能牢牢锁住阳气,给身体更多吸收的时间。 黄芪的固阳力很足,因为它的固表能力是通过补肺气达到的。 肺主皮毛,能够加强体表的防御力,形成一层稳固的卫气,抵御外界邪气的同时,牢牢锁住身体里的阳气。 ![]() 像我自己就习惯在晒后煮一点黄芪水,淡淡的豆腥味带着些许甘甜,暖暖的,像是刚刚晒的太阳。很解渴,还能帮身体更好吸收阳气。 方法也很简单,抓30g黄芪放在养生壶里,反复煮水喝下就可以了。 「别害怕 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在排毒」 ■ 1.身上总痒痒的、还出现了各种小红点: 短时间内大量补阳气,体内的寒湿外邪在气机鼓动下化开,堆积在身体里的毒素从皮肤和经络里排出来,不再影响正常功能的运行。 如果实在很痒受不了了,可以先用清水洗一下身体,注意不要用沐浴露等洗涤用品刺激皮肤。 ![]() 2.流清涕、打喷嚏: 这是肺部在排寒,通过与肺部相通的鼻腔排出体内的积寒。 3.头昏脑胀: 如果头部血液循环不够好,浊气下不去,清气也上不来,平时堆积的寒气被加热,膨胀起来,就容易产生长时间的头昏、脑胀。 4.很困、想睡觉: 晒太阳的过程,会调动体内的正气。正气调动多了,身体自然就会感受到累。 秋冬里一定要晒晒头背,疏淤堵,温和地补阳气,让自己能量满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