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娟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市级课题负责人,教学成果区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执教市、区级研究课20余节,论文发表、获奖30余篇。 教学风格: “真”:追求真实的课堂,学习要在课堂中真正发生,学生要真读、真说、真感受。 “实”: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法要落实,不能走过场。 “趣”:一节课寻找一个“趣味点”,让学生或是会心一笑,或是了然有悟,或是低头沉思,咂摸“语文”的滋味,觉得“语文”有趣味。 作业设计依据 1.依据一:基于学科特点,重视语文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2.依据二:“学以致用,解决生活真实问题”。 一是解决口语交际教学落地的问题。基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实困境,重口语教学而轻实践交际运用,学生只懂得口语交级的形式、一般原则、技巧,但在实际生活交际中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本作业设计,着重在把课堂交际的表达技巧(观点+理由)技巧迁移到生中运用。 二是解决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问题。当遇到父母对你爱的方式你不能理解时,注意与父母沟通,能根据真实的交际情境积极应对。 3.依据三: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双减”前,学生更多是“读、写”作业,对人的“听、说”作业布置不多,也很少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的交际交往,大多是由面对面交流完成的,因此,本作业设计,重点就是在实际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课堂所学的交际交往知识,提高“听、说”能力。 作业设计 亲爱的同学,你从今天的口语交际课《父母之爱》里学习到了什么呢?课后,可以延续这一话题,继续交流哟。 1.讲一讲: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父母交流你的观点,也听听他们的看法。 2.做一做:用行动对父母之爱表达感恩。 3.说一说:口语交际的实践运用。 生活中,对于父母爱的表达,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用上今天学习的方法,即讲述观点+陈述理由,和父母交流讨论。 如果交流时,与父母观点不一致,要注意合理应对,用上礼貌的句式委婉表达观点,比如:妈妈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想说一说我的感受……,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及表情哟。 学生完成情况 作业反馈与评价 口语交际作业学生完成情况如何反馈呢? 1.表格量化评分,自评与他评结合。 评价表 注:每个项目3颗星,按完成度打1-3星。 2.日记反馈。 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反馈交流情况。 3.语音反馈。 通过语音的方式,告知老师交流状况。或者录音录下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对话,发现有哪些进步与不足。 作业设计反思 1.发掘真实情境中口语交际实践资源,统一“学”与“用”,学以致用。 如何搭建起口语交际课堂与具体生活真实情境之间的桥梁呢?本次作业设计就是一次有效的尝试。本课的表达重点在“观点明确+材料恰当”,应对的重点在“尊重他人+积极回应”。如何把这《父母之爱》口语交际课堂交流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我们实际的真实生活中呢?一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真实的交流情境,就是与父母讨论“父母之爱”的不同方式。二是教学生如何把班级多人讨论的表达应对技巧迁移生活中,就要表达清晰的观点+充分的材料作为依据。即发言要“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 这样的作业布置,主动构建的真实交流环境与日常生活自然发生的交流情境还有所不同。其目的仍是要学生有意识的运用交际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熟能生巧”的目的。 从学生的实践反馈看,学生对表达的技巧较容易掌握,但在应对能力上,基于社会经验的不足与材料的不够丰富,应对起来还存在吃力的情况。 2.本实践性作业丰富了作业类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亲子沟通交流的时间。 从“双减”政策看,要注意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关系。要厘清“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从语文学科特性来说,就是要培养能听会说,能读会写的人。本作业的确能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听说交际交流的能力。 3.实践性作业反馈难的问题,在本次作业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设计自评他评的量表,面对面口头汇报完成情况,或者录制交流过程等。但是也给老师作业检查的效率及作业的有效评价带来困难与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实践性作业的评价问题。 总之,本次作业设计:1.突出育人功能,即培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2. 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表达与应对知识、技巧的掌握和能力提升;3. “观点+理由”是一种表达逻辑的建立,也是关注学生思维发展;4. 作业趣味性强,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让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不再教过了无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