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咳嗽、哮喘、呕吐

 壹亩莳 2021-12-21

 

1、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常用穴有(单选)

A、膻中

B、风池

C、大椎

D、悬钟

2、治疗咳嗽,瘾疹,均应主选(单选)

A、手太阴经穴 

B、足阳明经穴 

C、足太阴经穴 

D、手阳明经穴

3、女性,65岁。头晕2年。形体肥胖,常觉头重如裹,头晕眼花,视物旋转,胸闷不畅,呕恶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滑。针灸治疗应主取(单选)

A、督脉穴及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B、督脉穴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 

C、督脉穴及足太阳、足太阴经穴 

D、督脉穴及足太阳、足少阴经穴 

图片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穴位贴敷治疗是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来刺激腧穴,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常辅助治疗呼吸病、消化病。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时,常选取膻中(A对)、大椎、肺俞、肾俞、定喘、膏肓。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咳嗽病位在肺,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配合共奏宣肺解表、止咳之效;瘾疹又称风疹,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病在阳之阳(皮肤)者,宜取阳之合,即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曲池穴(D对)。手太阴肺经主治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系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疼痛病证(A错)。足阳明胃经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热病,以及下肢痿痹、转筋等(B错)。足太阴脾经治疗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下肢痿痹、胸胁痛等(C错)。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患者头晕两年,现仍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判断为头晕病,另形体肥胖,胸闷不畅,呕恶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滑,为痰湿扰乱清窍,为实证,故针灸治疗以督脉、足少阳经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A对BCD错)。


图片


图片

咳嗽

图片

图片
细目一 辨证要点

咳嗽的发生常与外感、内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肺,与肝、牌、肾关系最为密切。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受邪,肺气不宜所致,多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常,肺气不利,肺失宣降所致,邪实与正虚并见。
 
1.外感咳嗽
 
主症: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
 
若咳嗽声重,痰稀色白,伴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袭肺;咳嗽频剧,咳痰黄稠,伴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犯肺。
 
2.内伤咳嗽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他脏兼症。
 
若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濡滑者为痰湿阻肺;气逆咳嗽,阵阵而作,胁痛口苦,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者为肝火灼肺;干咳声短,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肺阴亏虚。
 
图片
细目二 治法

1.外感咳嗽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2.内伤咳嗽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图片
细目三 选穴

1.外感咳嗽
 
主穴:肺俞 列缺 合谷
 
配穴:风寒袭肺配风门、太渊;风热犯肺配大椎、曲池。咽喉痛配少商。
 
方义:肺俞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列缺为肺经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合谷为大肠之原穴,与列缺配合共奏宣肺解表、止咳之功。
 
2.内伤咳嗽
 
主穴:肺俞 太渊 三阴交
 
配穴:痰湿阻肺配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配行间、鱼际;肺阴亏虚配膏肓。咯血配孔最,胁痛配阳陵泉;咽喉干痒配太溪;盗汗配阴郄;气短乏力配足三里、气海。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之原穴,本经真气所注,可利肺化痰;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图片
细目四 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外感咳嗽用毫针泻法,少商点刺放血,风寒袭肺者宜针灸并用,或针后在背部腧穴拔罐;内伤咳嗽用毫针平补平泻,酌情加灸。
 
2.其他治疗
 
(1)拔罐法

取背部第1~12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用留罐法,每侧5~6只罐,至皮肤瘀血为度。或选取大杼至膈俞,用走罐法,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皮肤针法

选取后颈部5~7颈椎两侧、气管两侧、天突、肘窝及大、小鱼际部进行叩刺,适用于外感咳嗽;或选取项后至背部1~7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颈前气管两侧、膻中、天突叩刺,适用于咳嗽日久,反复发作者。
 
(3)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以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脑3%的比例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4日更换1次,以“三伏天”应用为佳。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cm圆饼,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图片

哮喘

图片

图片
细目一 辨证要点

哮喘的发生常与外邪、饮食、情志、体虚等因素有关,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其发生多为痰饮伏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发作期多表现为气阻痰壅的实证,亦有素体肺肾不足或正气耗伤者,发作时表现为虚哮。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肾等脏气虚弱,兼有痰独内阻之证。
 
1.实证
 
主症:病程短,或当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租,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
 
若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多,色白,稀海或多泡沫,伴风寒表证,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外袭;喉中痰鸣如吼,胸高气粗,痰色黄或白,黏着稠厚,伴口渴,便秘,舌红,苔贡腻,脉滑数者为痰热阻肺。
 
2.虚证
 
主症: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缓解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深吸为快,体质虚弱,脉弱无力。
 
若喘促气短,动则加剧,喉中痰鸣,痰稀,神疲,汗出,舌淡,苔白,脉细弱者为肺气虚;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为肾气虚。
 
图片
细目二 治法

1.实证

祛邪肃肺,化痰平喘。取手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2.虚证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取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图片
细目三 选穴

1.实证
 
主穴:列缺 尺泽 肺俞 中府 定喘

配穴:风寒外袭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配丰隆、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手太阴经络穴列缺可宣通肺气,祛邪外出,合穴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肺俞、中府,俞募相配,调理肺脏、宣肺祛痰、止哮平喘;定喘为治疗哮喘的经验效穴。
 
2.虚证
 
主穴: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关元。

方义: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俞以纳肾气;肺之原穴太渊配肾之原穴太溪,可充肺肾之气;足三里调补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图片
细目四 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常规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风寒及肺肾气虚者可酌加灸或拔罐法。
 
2.其他治疗
 
(1)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常用白芥子30g,甘遂15g,细辛15g,共为细末,用生姜汁调药粉成糊状,制成药饼如蚕豆大,上放少许丁桂散,敷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3小时左右取掉,以局部红晕微痛为度。
 
(2)皮肤针法

取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循行部、第1胸椎~第2腰椎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循经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渗血为度。
 
(3)穴位埋线

取肺俞、定喘、膻中。用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将0~1号铬制羊肠线1~2cm,埋入穴位皮下。
 
(4)耳针法

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
 
图片

呕吐

图片

图片
细目一 辨证要点

呕吐常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劳倦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六淫外邪,侵犯胃腑,或饮食不节,食滞胃腑,或恼怒伤肝,横逆犯胃,或忧思劳倦,内伤脾胃,均可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发生呕吐。呕吐初病多实,也有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实证一般发病急,呕吐量多,吐出物多酸臭味;虚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腐臭味不甚。
 
若呕吐清水或稀涎,食久乃吐,舌淡,苔薄白,脉迟者为寒邪客胃;呕吐酸苦热臭,食入即吐,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为热邪内蕴;因暴饮暴食而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苔厚腻,脉滑实者为饮食停滞;呕吐多因情志不畅而发作,嗳气吞酸,胸胁胀满,脉弦者为肝气犯胃;呕吐清水痰涎,脘痞纳呆,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者为痰饮内停;饮食稍有不慎即发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弱者为脾胃虚寒。
 
图片
细目二 治法

和胃理气,降逆止呕。取胃的募穴及足阳明、手厥阴经穴为主。
 
图片
细目三 选穴

主穴:中脘 足三里 内关
 
配穴:寒邪客胃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配合谷、金津、玉液;饮食停滞配梁门、天枢;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痰饮内停配丰隆、公孙;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方义:中脘居于胃脘部,为胃的募穴,可理气和胃止呕;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理胃肠气机,与中脘远近相配,通降胃气;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功擅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为止呕要穴。
 
图片
细目四 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主穴毫针平补平泻法。寒气客胃或脾胃虚寒者宜配合灸法,热邪内蕴者金津、玉液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

选中脘、足三里、内关。药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法

选胃、贲门、食道、口、神门、交感、皮质下。每次3~4穴,毫针刺,或用压丸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