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历代书法家写“冬”字

 九思轩主 2021-12-22

图片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表示一年四季中的“冬季”。

《说文解字》里也说:“冬,四时尽也。”意思是说“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后的一个季节。但这已是它的借用义了。“冬”的本义应该是“终”,就是“终结”的意思。

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 生,夏* 长,秋* 收,冬* 藏。  

冬季是四季之尾,本义是“终”,一年结束了。从我国甲骨文字形可以清楚看到,“冬”字像一段绳子两头上打结,表“结束”之意,人们将农作物收割后收藏起来,也有庆祝冬藏“拜冬”的民俗。

古代不少书法作品出现“冬”字写法,别看这寥寥五笔,精彩尽显!一起来看看!

01

 甲骨文 

图片

甲骨文的“冬”字,

作“结绳记事”的解释,

又像冰凌,又像悬挂冬藏的腊肉,

有意思吧!

02

 汉武威王莽新简《仪礼》 

图片

03

 汉隶《石门颂》 

图片

果然被誉为“草隶”,

《石门颂》的冬字够豪放!

04

 东晋王羲之 

图片

05

 智永《千字文》 

图片


06

 欧阳询《千字文》 

图片

上下对比,能明显看到欧阳询学隋人的影子。

07

 颜真卿 

图片

碑版“冬”字,斑驳拓片似下雪,浪漫。

087

唐代柳公权

图片

09

 北宋苏轼 

图片

苏大才子,很实在的“冬”,富有弹性。

10

 北宋米芾 

图片

米芾这个“冬”字质朴简洁,运笔明朗。

侧锋撇画直接转中锋,对比强烈。

11

 元代赵孟頫 

图片

赵孟頫的字,就是清秀。

12

 明代王宠 

图片

这“冬”字很王宠,

可惜英年早逝,越看越觉得可惜。

13

 清王铎 

图片

应该是王铎蘸墨刚落笔,

涨墨效果佳,浓浓冬意。

142

清代乾隆

图片

乾隆的“冬”字,气势开张,气息隽永,

属于乾隆书法里比较精彩的单字,争气了。

152

 现代启功 

图片

启功先生的“冬”字,

个人风格很明朗,亦不失精彩。

一起欣赏历代书家
关于“冬天”的书作
看看古代书家怎样过冬

王羲之
《十七帖:积雪凝寒帖》

图片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图片

黄庭坚《雪寒帖》

图片

蔡卞《雪意帖》

图片

董其昌
《谢惠连雪赋》

图片

图片
(局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