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便﹙偶尔﹚翻翻之夜读三国--三国时代

 新用户3951uudG 2021-12-22

三国时代

唯恐春寒风剪剪,慢提往事月勾勾。三国时代是个道不尽说不完的时代,斯人已去,唯听后人评说,后人评的三国,比《三国演义》的篇幅多得多,但还有人还要评说,正如《老子》五前言,后世注无数,评《红楼梦》的乃至被称为“家”。《红楼》我不敢涉及,那里大学问呢?《老子》也看不懂,只有欺负能看懂的,但片言只语,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记得矛盾先生评《水浒》,以林冲、杨志、鲁智深为例,从他们的出身、经历以及落草为寇,分析的透彻,对施耐庵也更佩服,小说中人物的经历符合他们的身份。记得看后李雪健演的《水浒》,对宋江的窝囊很多人看不管,有懂得人就说,宋江应该就是这样子。我才觉得看书的肤浅,明白羊带领的狮子群敌不过由狮子带领的羊群。《西游记》千变万化,与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不同,却是老少咸宜的,适合七岁至一百岁人读。虽然能使人生些感慨来,但没那三大名著多,倒是孙悟空那对统治阶级蹦蹦跳跳的人最后还是依附了统治阶级是个很好的教材。

时代被深深打上了烙印,三国时代很为人们所称道,在《三国演义》之前,还有那么多民间的传说和艺人们的加工,成就了一个不朽,罗贯中是个集大成者,是抄喷学的典范之作。那些英雄纵横的战国时代和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都是王者夺利百姓遭殃的时代,也没准有人能写出《战国演义》和《南北朝演义》等来,但与蔡东藩的演义应该有天壤之别,蔡的演义只有抄而扩写,喷却不好,流行的网络小说《明朝那些事儿》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明朝那个似乎被人遗忘的朝代,人们只知道有个叫海瑞和戚继光的人,其他的就模糊了,这可能不得于他没有一些象样的传说。

时代过去了,不能不叫后人评说。以史为鉴,老生不传古,后生离了谱。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是为了指挥他的行动,重庆谈判的毛蒋二人,林间小憩看书,相视一笑,都是《资治通鉴》,奈何从中得到的道理不同,“攘外安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而且是中医的准则。

乱世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但杀了头就什么也不能说了,曾经有人笑谈现在的计划生育,谁知在娘胎之中害死了多少乡长和县长。乱世是个杀人如麻的时代,不管你是农民起义还是军阀混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资料说,公元221年(是年,刘备称帝,发动夷陵之战)人口只有90万(这有点玄乎,只是现在一个稍大一点县的人口,可能仅中原吧),之前的公元156年5007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经黄巾起义和三国鏖战,人口锐减了98.3%。没人怀疑战争的破坏力,我们还称颂三国的聪明呢?赞扬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呢?

事情总得有个结束,从炎炎夏日写到北风呼呼,期间多了许多挣工资的工作要做,我不能如古龙那样辞了工作,隐居在偏僻安静的瑞芳镇,过起自由写作人的生活,惟有自身追求平静,写些自认为得意的文章了结现实在心中的世界,有时也许不?

开始都会有一些惶恐感,怕许多东西,但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慢慢玩吧,但也不能不认真起来,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以自己的想法,去洞察点滴的三国,我不是学者也不考证,更深的我也不懂,只懂得要好好把握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