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最后的决斗》:“罗生门”的框子,“色戒”的影子,“大片”的“套子”

 星期五文艺 2021-12-22

星期五言:2021年10月中,北美上映了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的又一部新片《最后的决斗》。这位始终站在好莱坞体系下拍片、效率快赶上约翰·福特了的大导演在我看来终归还是能给人带来一些惊喜的,比如说《银翼杀手》的忧郁感,比如说《黑鹰坠落》的反英雄主义,再比如说“异形系列”的缓慢节奏与暗色调等等。但要知道,那终归还是美式的。

回头来说这部新片《最后的决斗》:很久没正八经看一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大片了,很久也没有一部关于“中世纪”的古装片了,必须得承认,作为商业片它能满足你所有的娱乐观赏欲以及视觉审美欲,包括场面、美工以及表演……与此同时它还能在叙事手法和镜头视角上给人带来许多惊喜。但在我看来,正是这些大片的套子与套子外的惊喜间产生出的矛盾,造成了这部电影的瑕疵,本文就这一点展开评论。

(注:本文涉剧透,未看片先阅读可能会影响您的观影以及自我思考乐趣;文末附BT种子链接)

文:野人五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视频截图

一、评论前要知道的一些历史背景

《最后的决斗》故事发生在十四世纪末,属欧洲中世纪晚期没错,但它同时也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转折期——众所周知,在它之前的上百年里,欧洲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瘟疫与大饥荒;天主教廷日益腐败衰落;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说那是欧洲最阴暗的时代毫不为过,薄伽丘的《十日谈》便是在《最后的决斗》故事发生前几十年成书的,描写的便是那个阴暗的情形;另外还要知道的一点是,故事发生的这两三百年,也是欧洲“国家”与“国会”概念形成的过程,于是你能在《最后的决斗》故事中看到现代法庭与国会议员的影子,而非纯粹的封建社会;

随之瘟疫过后,在十四世纪中后期,一场翻天覆地的运动在发生着,没错,那就是“文艺复兴”,伴随文艺复兴前后发生的还有人文主义运动、宗教革命、科技革命等等,所有这一切历史演变,就像一场史诗电影般发生开来。而《最后的决斗》的故事,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最后的决斗》电影剧照,2021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矛盾双方针对骑士上诉的程序、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强奸与婚内行为的定性以及国会审判还是上帝审判展开争论,所有这一切矛盾冲突产生了故事的戏剧张力。不得不说,那个时代背景在其中为电影的主题(主要是女权与人权)奠定了坚实的温床。

好啦,带着这一背景认识,我们进入电影故事的讨论。

   二、评论《最后的决斗》前的一个重要情节点解读

这个重要情节点是关于贾克如何得知玛格丽特独自在家这一讯息,从而登门突访,实施强奸的

显然这不是巧合,因为一旦被人发现,贾克将面临名誉和法律的双重审判,他自己不会不清楚这一行为的风险之大。定是有人告密,通融。

这场造访强奸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玛格丽特要独自在家。首先,他丈夫卡鲁日出外拿赏金了,这个人尽皆知,关键在于事发当天她的丈母娘(卡鲁日的母亲)和女仆恰巧也出去了,而且是在她们明知卡鲁日要求不能让妻子独自在家后强行出去的。因此,说这是个巧合未免牵强。

那么,这个告密者是卡鲁日的母亲吗?

这点导演处理的很隐晦含糊(不太像商业片风格),但仔细看的话答案还是很清晰的——

首先是以上“巧合因素”的排除;

其次是另一个关于玛格丽特和卡鲁日母亲对话的情节点:

卡鲁日母亲责备玛格丽特说她“无法避免丈夫与别人的冲突”。很显然,这个冲突指的是卡鲁日与贾克、皮埃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母亲希望儿子和自己的上司之间搞好关系(这位母亲告密提供了动机)。

再次,在玛格丽特将强奸事件公之于众,并和丈夫提起上诉后,卡鲁日母亲曾找到玛格丽特有过这样的谈话:

你一副好像我没年轻过的样子……我也被强奸过,可我做过什么……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最后再加上卡鲁日母亲表现出的对妇女(尤其自己儿媳妇)的歧视,这点已经无需举例了,戏里随处可见。

综上几点,足以证明这场强奸是卡鲁日母亲和贾克里应外合促成的事件。(编剧上的巧合更是微乎其微)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情节点的解读很重要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其一,它让强奸事件的矛盾程度更为复杂化了,让电影的戏剧张力更强了;

其二,它确定了整部电影“女权”的主题,抢占了道德制高点。(这对主流商业片来说很重要)

其三,它分担了贾克的罪行,稀释了贾克的反角色彩,让人物更为现实、鲜活了。

因此,我觉得这个情节点是决定电影好看(商业角度)、顺人心(道德角度)、好口碑(艺术角度)的重要设置。

但,当这三点都照顾到的时候,电影艺术上的逻辑性就完美了吗?不见得!

三、一部电影,三个章节,四个主题间的矛盾

《最后的决斗》整电影的大框架是标准的好莱坞大片模式——开端五分钟的大场面吸眼球 +高潮的大boss对决 + 大团圆结局。因此,说此片是“罗生门”结构有失偏颇,你只能说那是大框架下的一个小框架而已。

再来看这个“罗生门”的小框架:

全面分成了三个章节,即“尚德卡鲁日口中的真相”、“贾克勒格里口中的真相”、“玛格丽特夫人”口中的真相。与其说这是三个不同的叙事角度,倒不如说这是三个“分主题”,我把它们归纳出来便是:荣誉、情欲、女权

通常,商业片的主题都是单一的,即便是有分主题,它们也是为大主题服务的,比如说《拯救大兵瑞恩》、《1917》这类战争片。如果是碰上《色戒》这种电影,导演又会淡化战争色彩,集中精力去刻画“情欲”问题。

但,如果想在一部电影里又讲荣誉,又讲情欲,还讲女权,问题就来了,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递进关系,甚至还相斥。比如说三个章节涉及到的三个主角,显然他们都是个性突出,优缺陷明显的人物。你可以说玛格丽特的性格迎合了“女权”的主题,因此她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然而,当她发现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基于事实真相,而是基于两个男人决斗获胜的一方时,她并没有再坚持下去,而是在现实面前做出了妥协,等于说电影的胜利结局并不是玛格丽特坚持的结果,而是决斗险胜的结果(电影美其名曰“上帝”的抉择)。

卡鲁日更不用说了,他的个性在“女权”主题下更是显得游移不定,换句话说,妻子对他“只顾自己名誉,不顾妻儿生命”的谴责,并没有影响他最终的选择,他还是在“上帝”面前赌了一把(只不过事后为自己妻子呐喊了几嗓子罢了)。

唯独贾克还算坚持个性原则到底的人——死活不承认自己强奸的罪行。但要注意,他只是对当事人没承认,而在神父和上帝面前,他早就供认悔罪了。

这点说白了也是一个主题上的矛盾——到底人物在随心还是随世。随心的话那就跟“女权”有冲突,包括玛格丽特在对贾克情感以及被强暴时有没有愉悦感这点上产生的犹豫迟疑。

说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人物性格与电影主题之间的矛盾,体现出的是剧本编写和电影拍摄的瑕疵,而非人物性格本身造成的,这是此类商业片的一个硬伤

好在大硬伤并没有影响观感,我把电影的大框架和小框架做出了个形象的总结:“罗生门”的框子,“色戒”的影子,“大片”的“套子”

罗生门体现在三个章节的并列上;“色戒”的影子体现在贾克和玛格丽特间微妙的情感关系上;大片的套子不再多说,前文已提及。这三点从商业角度会显得更好看了,但从艺术角度却显得牵强甚至不伦不类。

四、“大团圆”的结局对整片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言,电影终归还是回归到商业片的路数上——正义战胜邪恶(托上帝之福),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本没有错,但要知道,那是靠降低一定的故事逻辑性、观众自主思考性以及人物性格合理性得来的。试想,当电影演到卡鲁日要将刀刺进贾克勒格里喉咙,逼贾克对自己供认罪行那一刻,故事就此卡住结束的话,观众又会是怎样的感受,脑中又会产生怎样的思考……那效果可就大不相同了!

不管怎么说,这部《最后的决斗》还是可看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一部电影(比如说不同叙述角度下的镜头衔接与呼应,需要非常精准的调度,体现了拍摄团队的功底等等),它可以作为“美式商业片”的典范来学习研究了。


▼ 附BT种子百度云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fFz0MOhEXuCg4alfxIWMw
提取码:xrhl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每天一章《堂吉诃德》,包治社会百病杂难

 四段“床戏”读懂《色戒》背后的战争

 两段“爱情”读懂这部伟大的《英国病人》

 《哥斯拉2》是怎么把“怪兽春晚”变成“救世大片”的?

 「推荐」10+1部反好莱坞体制的概念性电影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