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一切重来,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兼谈我们要如何诊治肺炎

 呼吸科的故事 2021-12-22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一个病例(《持续发热三周,多种高档抗菌素使用无效,我们该怎么办?--兼谈我们要如何诊治肺炎》),大家请先看了这一期病例的介绍,在下面揭开谜底前,先假设自己就是病人的主管医生,你是如何思考和分析的。因此现在病人情况已经好转,答案也已揭晓,但在此之前,其实有很多细节被我们主管医生忽略了。我们复盘这个病例,不是做事后诸葛亮,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抓住细节,细致分析,把这样的病例搞通搞透,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

接下来,我们进入分析环节,再次提醒,请先将上一次内容认真看过。

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分析这个病例一些特点,首先看看影像的特点,我们再看看患者发病初CT:

  1. 胸膜下线: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它与胸膜之间的肺部结构正常,这种影像通常不会在感染性肺炎中出现,但比较多的出现在结缔组织特别是肌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炎上。

  2. 肺部病变大致对称,且两肺变化呈同步性;

  3. 两肺病变以下肺为重;

  4. 在7月9日的病变中出现了纵隔气肿,这种纵隔气肿很少会出现在感染性肺炎上:有人会说会i 会患者呼吸机正压通气导致的气压伤呢?这种可能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可能性很小,因为气压伤更常见是气胸。相反,肌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炎却有较大的概率出现纵隔气肿。

  5. 患者有7月9日病灶相较于7月2日有明显的吸收,但后来7月15日病灶再次加重,7月22日又再次好转;每次变化两侧都是对称的。为什么会出现gm两度好转变

上图为7月2日的CT

上图为7月9 日的CT

上图为7月15日的CT

上图为7月22日的CT

为什么患者病情会出现这样的波动呢?难道是抗生素起效吗?当我们认真查看用药情况则会发现,每次患者影像吸收之前都有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的情况(详见上一期)。那么会不会激素才是真正有效的药物。

说完影像学的变化特征,我们再谈谈实验室检查的一些情况,患者白细胞增多和中性比例增高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间断使用过激素会影响,因此不能简单与感染与否及严重程度划上等号,同样的C反应蛋白,其实是只是炎症严重程度的反应,不能判定就是感染性疾病。白蛋白的低下和尿素氮的持续高水平,则说明患者呈现疾病高消耗的状态。

关键的指标在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增高,这两个指标的增高意味着什么呢?这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中,这两个指标同时增高的情况是非常少的,但是在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肌炎则非常常见。

我们再看看痰培养和纤支镜培养的结果,出现过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还有白色念珠菌,到底这些会不会是致病菌呢?我们要如何正确面对这些结果呢?我认为要判断是否是致病菌,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反应。鲍曼不动杆菌是典型的定植菌,在几乎所有的接受过气管插管的病人气道分泌物中都能培养出来,肺炎克雷伯菌虽然相对而言定植的情况会少一些,但也是普遍存在的。至于痰培养白念珠菌则更没有价值的,因为肺部念珠菌感染发生机率非常之低。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治疗反应,在我们应用了大量的高档抗菌素之后,患者的体温没有丝毫动静,唯二的两次体温下降接近正常都是在使用激素的时候:

因此我们从治疗的反应来看,也要考虑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而切不可眼睛只盯着感染性疾病。

在经过了一个月的持续发热之后,终于在完成一项抗核抗体谱的检查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自身抗体(2021.7.30):ANA1:100,U1-nRNP阳性,Ro52阳性。

于是相关科室会诊,考虑肌炎的可能性很大,进一步完善了肌炎谱的检测,结果如下:

最终诊断:肌炎相关的间质性肺炎。

之后调整用药,改用甲强龙,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体温也随之正常:

肺部CT也有明显吸收,庆幸患者从鬼门关闯了过来。

从这个病例中,我觉得我们要提高诊治肺炎的水平,一方面要在平时加强学习,提高肺部影像学知识以及临床微生物和感染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在病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更加细致的分析和解剖,通过各种图表来寻找疑点和问题所在。当然还要多和同道交流,有些知识可能自己未必知道,但是对于别的同道而言却可能知晓,有时一句话会点醒梦中人。

最后,我也希望与大家在肺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断切磋,共同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