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访札记 | 别来风景皆依旧——访侣山堂旧址

 玄鸟文化 2021-12-22

近在远方里说:

世界无所谓远方,

所有你的远方

都是他人的故乡。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或几座城。

那些城也许是乡愁,平和质朴,那里有亲人、朋友和回不去的时光;也许只是旅途中无意间闯入的一座小城,惊鸿一瞥的一面之缘,就够回味一生;也许都不是,但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总是被无限回想。

提起杭州,人们首先想到西湖。

但我时常想起的是仁厚广阔的吴山。

吴山山势绵亘起伏。

左依钱塘江,

右瞰西湖。

苏轼在《卜算子》一词中写

蜀客到江南,

长忆吴山好。

已不是第一次来吴山,

却是第一次为工作而来。

侣山讲堂何处在——遥指吴山旧址处

秋风秋雨愁煞人。一阵秋雨下来,杭城的温度立马来了个悬崖式跌落。早上探访完乾宁斋国医馆,冒着寒风,带着一丝期待和敬仰,驱车来到吴山寻访侣山堂的旧迹。

穿过熙熙攘攘的河坊街,不知旧址在何处,一路询问,竟也无人知晓。岁月变迁,沧海桑田,这个源于清代钱塘医派的讲学之地,竟落至如此境地,不由得让人唏嘘。

侣山堂,取自苏东坡《前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之句,寓“侣伴以傍山”之意。是清代医家张志聪于吴山脚下建立起的讲经辩学、著书立说场所。

此次寻访旧迹,既是为新一期杂志准备素材,也是为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这个历史上名噪一时的钱塘医派讲学之地。

询问不到任何结果,无奈之下,只好自食其力,拿着手机,开启GPS导航,一行人沿着西湖博物馆旁的盘山路向上走去。

行至半山路的停车场,发觉走错了路,原路返回又折腾了一番,才沿着人迹罕至的山间小路往前走去。

 

可能是刚下过雨,山间空气新鲜而清冽。

路旁的小草悄悄伸出头来,还能见到晶莹的露珠挂在上面,探头探脑地撩拨着行人的裤脚。

遮天蔽日的大树遮住了光线,颇有几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意味。此情此景颇有了几分“曲径通幽”之美。

 

蜿蜒彳亍彳亍,拼音为chì chù,意思为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了一段山路,朱姐盯着GPS导航看了许久,指着下面一座亭子兴奋地朝我们嚷:“到了,那就是。”

一行人瞬间开心起来,仿若沙漠里行走了半天的人看到了水源一般开心,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疏朗大气 华贵清雅侣山堂亭、碑

往前走了几步,便看到葱郁树木下遮掩着的“侣山堂”亭子。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路,小心翼翼的探出脚步,踩在有积水的青石板台阶上,慢慢走了下去,路旁的葱兰依旧郁郁青青,清静自在的长在路旁。

站在“侣山堂”旧址正前方的路中间,看着眼前的侣山堂,眼前顿时一亮。想象中的侣山堂亭碑应是破败的石亭,风烛残年依旧傲然挺立。

但眼前的亭子却让人惊诧。一座长方形的木亭,三间开阔,一眼看去,洗尽江南温婉之气,疏朗、大气、庄严。

朱红色的栏杆映衬着黛灰色的瓦,庄重中带着淡雅,正中间竖着一块碑,正面刻着“侣山堂旧址”五个大字及落款,背面刻着碑记。亭外的树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站在这儿,不由遥想当年张志聪在此间寄情山水,潜心岐黄之术的情景,那时该有高朋满座,名医鱼贯,谈笑间便培育了人才;亦或者深夜,星灯如豆,医者勤奋研习医学著作,是何等愉快的事。

此后的侣山堂,名动一时,独领风骚数百年,想来张志聪老前辈九泉之下也会感到自豪。

而今也许已经不知道吴山深处,还藏有这样一座医家讲堂旧址在,但钱塘医派的名气,却不会因为这旧址的沉默,而被人们遗忘在在历史的长河里。

下来的时候,抄了近路回到山脚下,才意识到去程绕了远路。但我们一行人却并不因此沮丧,斜风细雨无需匆忙归。

倘若人生所有的路都是横平竖直、直奔目的的,还有何趣味?向着目标前进固然重要,路上的花花草草何尝不是记忆里最美的风景?也许这才是这一趟探访“侣山堂”旧址的真正有趣之处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