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刷《美狄亚》我的心变了

 海棠盈香 2021-12-22
北京河北梆子剧团重排的《美狄亚》去年10月6日园博园的戏曲周首演,4天之后又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20年的新年展演又演出了这出戏。
三刷这出戏,我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反转。

年轻时候的美狄亚(魏爽饰)

13年后的美狄亚(王洪玲饰)

剧情

《美狄亚》的素材来源于希腊神话。描写了王子伊阿宋在美狄亚的帮助下,盗取金羊毛回来,发现父亲被新国王杀死,当妻子美狄亚帮助他惩罚新国王之后被赶出了家乡,夫妇来到了科林索斯,生了两个儿子。但伊阿宋变了心娶了公主,国王要把他妻儿赶出境外。这激起了美狄亚的愤怒,她设计毒死了国王和公主,又忍痛杀死了两个儿子,绝了丈夫的后嗣。

(这一段是抄的,我觉得写得挺烂的,但也算是一种解读吧)全剧通过一个血腥的复仇故事,描写了一出动人的家庭悲剧,提出了“妇女地位”的社会问题,表现了剧作者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同情,歌颂了主人公为夺取平等权利的反抗斗争精神,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衰落时期社会道德沦丧、妇女遭受压迫的社会现实。

作者

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年——前406年)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十八部,《美狄亚》是代表作之一。

时代背景

我查了一下,这位作者生活的时代,在中国来说是春秋末年,他出生的那一年孔子刚去世。他去世三十多年后庄子出生。中国和希腊在那一时期奴隶社会都走向衰落。希腊在那一时期就诞生了戏剧(开始以悲剧为主),台词都是诗,亚里士多德写的《诗学》就是讲希腊戏剧的。

中国或许也有但没流传下来。有一个词叫“燕赵悲歌”,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这一块地方(主要是河北包括北京)多勇士(刺客),他们虽然有侠义行为,但通常会走向悲剧的结局,他们经常会写一些诗歌,写着写着就唱出来,比如屈原的楚辞之类的,这些悲凉之际即兴的情感抒发,反而脍炙人口容易流传、传唱。两千年后,在这一片土地上就形成了一个剧种河北梆子,河北梆子的唱腔可以用“燕赵悲歌”来形容,高亢激昂,扣人心弦。

如此说来,河北梆子和古希腊悲剧色彩还是共通的。

但是,中外神话故事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那个年代中国的神话,主要是《山海经》吧,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之类,涉及爱情的好像不多,主要是表现人的精神与品性,而不是表现人性。至于庄子的神话故事,简直可以用瞎掰来形容,太充满想象力,梦游一般。希腊的神话却多数表现更真实或者说现实的人性。 

首刷观后感

····

有戏迷说美狄亚的故事很好理解,那不就是古希腊版的陈世美与秦香莲嘛!  

确实有些像,都是负心男子为了自己的荣华抛弃了原配夫人,娶了公主。伊阿宋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夺回荣华呢,陈世美更狠,派人不仅杀秦香莲,连自己的亲骨肉都杀。两者都是爱情悲剧,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妇女地位等等共同的社会问题。美狄亚与秦香莲作为受害者都曾向命运抗争过,却难以找到圆满的出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决定的,这也是戏剧所抨击的。  

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秦香莲作为弱女子完全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的命运只能靠一个青天大老爷来改变,而包青天这样的青天大老爷在中国历史上是凤毛麟角的,秦香莲能遇上那真是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与她同样命运的女子不会有她这样的幸运。而美狄亚作为一个有法力的女神,虽然她改变不了男人的欲望与贪婪,但她可以通过法力来为自己报仇雪恨,她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只靠自己的本事与狠心,但这种报仇也只是毁灭,毁灭了仇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我感觉古希腊的戏剧与中国古老的戏剧有很大区别。  

中国的悲剧,陈世美和潘金莲是特例,多数男女主是忠贞的,多数爱情是真挚的,爱情的阻碍多数来自家庭,来自阶级,比如梁祝、宝黛,虽然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反映的是社会,探讨的是社会问题,爱情被社会压力所拆散。  

外国的悲剧虽然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受家庭阻碍的,但其他很多爱情的阻碍都是来自于是人性本身,比如伊阿宋的变心,人心变了,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难以度过“七年之痒”,分歧越来越大,三观已经不合,这样的感情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很多戏剧故事以“男主和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结束,但真的能幸福一生吗,我只能抱以呵呵。梁祝如果在一起了,一定会幸福吗,也不一定。牛郎与织女一起生活一辈子,会一生幸福吗,也不一定。门第是一条鸿沟,一些戏剧总爱写贫穷书生最终考上了状元迎娶小姐,戏剧而已,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总也没多少,99%的书生考不上状元。比如梁山伯就可能考不上。但是很少有戏剧去表现那些没考上状元仍然很落魄的书生与小姐如何走向完满结局。所以,中国的一些传统戏剧,有些结局虽然很美好,但很假。(当然,古希腊故事里美狄亚这样的女人也是稀有的。)  

美狄亚的故事,更真实、更现实。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剧作家就对人性进行了如此深刻的表达。  

这个故事前面的剧情主要表现两个人的爱情,美狄亚为了伊阿宋,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她并没有给伊阿宋真正想要的——荣华富贵,王位权力。美狄亚作为一个女神,看多了皇室兄弟相残的悲剧,她觉得皇宫那样的地方会让人泯灭人性,她更向往平淡的生活。于是两人出现了巨大的不可弥合的分歧,这是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  

前半部分的美狄亚,是一个单纯、勇敢、机智,又很有手腕的女神。后半部分伊阿宋抛弃了她娶了公主,美狄亚被这个国家所不容,被驱逐出境,她乞求过也想过放弃,但最终走投无路、忍无可忍,人生已经被逼得走到了绝境,她就变了黑化了,变成了一个残忍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要复仇的复仇者,恐怖而狰狞……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是伊阿宋的变心,把那个曾经那么美好的美狄亚撕碎了。但让美狄亚黑化的仅仅是这这一点吗?好像也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戏剧留给观众的思考了。


朋友“枕霞旧友的小屋”说很喜欢美狄亚的故事,感觉是希腊神话里最“爽”的故事之一,觉得美狄亚有个人魅力。

当时我很不认同她的看法,不仅对美狄亚的做法觉得不可思议,对作者创造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也觉得莫名其妙,作者对美狄亚的做法到底持什么态度?

当然我也知道作者主要是为了表现妇女地位这样的社会的问题,但是被丈夫抛弃、被驱逐出境,没有了立足之地,已经足够悲惨了,足够表现在夫妻关系上男女不平等了,杀子这样的情节也太残忍了吧,完全没必要啊……

二刷胡思乱想

····

看完剧后,我搜了一些关于美狄亚的故事,才知道剧本(可能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删掉了原剧的一些剧情,剧情更加简单,因而人物的性格也简单了一些。

删除的剧情

一开始,不是两人一见钟情,而是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她帮助伊阿宋拿到金羊毛(可能是自己族的圣物),条件是伊阿宋要和她结婚。父亲派了她弟弟追来,她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离开。
河北梆子的剧情主要塑造了美狄亚痴情、勇敢、智慧的一面,但去掉了她性格中残忍的这一面。大大美化了美狄亚。当然,她阴谋用开水烫死夺了伊阿宋皇位的叔叔,虽说是为了救伊阿宋吧,但这个手段也挺残忍。  
也就是说,其实伊阿宋对美狄亚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从一开始他就是被动的,有着神的法力的美狄亚太强势了,伊阿宋在爱情中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他心中对美狄亚的残忍手段是有恐惧的。
二刷的时候,我想得就更多了,我习惯于站在女性角色去想,而这一次我以伊阿宋的角度去想了。【可能因为我在后台遇到演伊阿宋的王英会老师,抱怨了一句说您怎么演这么个坏蛋啊,王英会老师就说站在伊阿宋角度,他也有无奈,并不算反派(大意)。】   
两个人的感情矛盾之处在于,伊阿宋想要荣华富贵,美狄亚却看透了王位争夺的残忍想要平淡的生活,他们二人的三观其实是矛盾的。  
伊阿宋作为一个王子本应该继承王位,却被叔叔夺了权,他从小过着富贵的生活,对未来也有着富贵的预期,所以他有强烈的夺回王位的欲望。但是他的能力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他于是选择了另一条路,通过他国的公主来获得荣华。  
美狄亚作为一个法力无边的女神,本来有能力帮伊阿宋夺回王位,但因为她不喜欢,所以她没有这样做。被抛弃之后,她也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一味的埋怨天公不公,埋怨伊阿宋变心,埋怨女人没地位,其实我觉得她在争取伊阿宋的爱情上,太极端,太自我中心,太强势,不够理智,不够智慧。她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办法。  
在那个男权世界,她应该做一些妥协,站在伊阿宋的立场去理解伊阿宋的复国欲望。我一直觉得最爱是成全。如果她选择成全伊阿宋,伊阿宋也不可能背叛她。就算她没有那个能力,她也可以向着那个方向与伊阿宋一起去努力,这样当两个人有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方向与理想的时候,他们的爱情一定能得到稳固。  
美狄亚厌恶王位争夺,她害怕两个儿子也陷入那种境况,但避免的方法是让他们固守贫困,远离权力(就算是平常人家也有兄弟相争),而不是教育他们在权力的争取中相亲相爱,兄友弟恭。她不仅想主宰伊阿宋的命运,也要主宰两个儿子的命运。
在他们的爱情关系中,美狄亚因其神力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她想过平淡的生活,伊阿宋就得跟着她过平淡的生活,因为伊阿宋没有凌驾于美狄亚之上的能力。其实夫妻关系历来如此,谁能力大谁就能成为主宰的一方,这与男女平等这个大话题没有关系,在男权社会,怕老婆的男人也比比皆是。  
第一次看此剧我觉得像陈世美与秦香莲,第二次看,我倒有些同情伊阿宋了,他是被夺回王位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做出了背叛美狄亚的选择。他可能也有他的无奈吧,他也是在与美狄亚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才选择了有可能实现自己梦想的自我奋斗方式——娶他国公主,重获权力。话说他还挺有本事的,让一个女神一个公主都这么爱他……
虽然伊阿宋追求理想的方式应该被唾弃,但他敢于打破原来的生活方式,敢于追梦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有多少人根本不敢迈出这一步呢,于是梦永远是梦,自怨自艾度过一生。
其实伊阿宋如果更理性一点,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好。他追求自己的未来无可厚非,但他应该在这之前先安置好美狄亚,本来两人的爱情已经破裂,他完全可以和美狄亚了断之后,再去寻找第二春公主。【当然,美狄亚并不想和他了断,可能会一直纠缠他,这就看伊阿宋摆平此事的本事了。】
当然,对于百度百科里写:  

最终可怜的伊阿宋在绝望中终老,并在后来午睡时被阿尔戈船掉落的重木砸死。 

我是不认同的。  我还是觉得应该写:  

最终为追求荣华抛弃妻子的伊阿宋在绝望中终老,并在后来午睡时被阿尔戈船掉落的重木砸死。


朋友回复

枕霞旧友的小屋:我觉得就算是美狄亚成全了伊阿宋,随着美狄亚年老色衰,伊阿宋也有可能变的。美狄亚的故事之所以才成为希腊神话中的经典,是因为其他的女性很少有反抗的。像赫拉克勒斯,他一生中娶了N个妻子,最后一个妻子因为他即将背叛她另娶新欢,想用魔法挽回他的心意,没想到意外害死了赫拉克勒斯。最无语的是赫拉克勒斯死后灵魂上天,又娶了青春女神赫柏为妻……

三刷胡思乱想

····

然而三刷的时候,慢慢我就觉出“”来了。

因为我知道了美狄亚杀子之后的故事,伊阿宋悲惨的死去了,为他变心付出了代价,但美狄亚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又有一段感情,又生了儿子……虽然也并不是很顺心,但她在遭遇了人生巨大的悲剧之后,她没有沉沦其中,而是走出来努力为自己而活了。

这次迎新年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前面演了三场传统戏曲《朱痕记》《白罗衫》和《王春娥(三娘教子)》,这三出戏多半取材于明清小说,每出戏都有一个或多个悲惨的女性,她们的丈夫或儿子意外离世之后,她们的生活就急转直下,她们一直生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之中,逆来顺受的忍耐命运强加给她们的苦难,直到“死去的”丈夫回来,或者儿子出人头地,才得以改变命运。而戏剧对改嫁的女性都进行了丑化、更悲剧性的处理。

看完这三出戏,我对她们身上体现的“美德”只有一丁丁点感动,但多半是像对祥林嫂一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得很压抑很愤恨。如果她们的丈夫是真死了,如果她们的儿子没有那么优秀,她们的人生就在花般的年纪悲惨的凋零。

尤其是王春娥,作为三房姨太太,最后她居然又接受了让她命运如此悲惨的丈夫的妻子和二房小妾!这是什么道理?

这就是中国传统,是中国老百姓历来就受这种三观,节孝双全。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在改变。

所谓善良不是一味的(对恶人的)忍让,现在更多人认同“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然后第四场就演了《美狄亚》,美狄亚的命运也很惨,她为之付出一切的丈夫狠心抛弃了她,没有离婚,也没有对她的未来做什么安排。这让她未来的生活到底如何过?这样的丈夫和小三儿不应该受到报复吗?尤其是这个小三儿,明明知道伊阿宋是有妇之夫还勾引他,女神的丈夫也敢抢?

所以,当美狄亚报复小三儿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爽!

多数女人的命运被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当一个女人有能力为自己出气的时候,怎能错过?可能有很多人想用极端手段报复仇敌,但一没能力二没胆量。

以致于到最后美狄亚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剧情,我也觉得很爽,带着儿子生活,她就会永远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中,儿子的存在会一直提醒她伊阿宋的背叛,也会给她未来的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杀了儿子她就能开始全新的生活。

【当然,美狄亚杀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这些,是我这个观众自己脑补加戏。

美狄亚杀了小三儿,但没有杀伊阿宋,大概是为了让他活着承受痛苦吧。一方面儿子身上寄托着伊阿宋对未来夺权的希望,伊阿宋让美狄亚失去爱情、没了未来,美狄亚报复伊阿宋杀小三儿和儿子也让他失去爱情,没了未来。另一方面,美狄亚看多了皇室中的兄弟相残,不愿意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也走上那条路,所以先杀了他们。这才是美狄亚杀子的真正原因,她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事实上剧中杀了儿子她基本上就崩溃了,看上去活不成的样子,但我知道了她后来的故事就自己脑补了。】

一个女人,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实在太难了!不仅2000多年前的中国难,2000多年前的希腊也难!就是现在,情况也没有多大的改观……女人依然被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枷锁禁锢着,很多像《朱痕记》《白罗衫》《王春娥》中那样悲惨女性的故事依旧在各种真实的上演,传统的女性不敢向命运抗争,怯于重新争取自己的幸福。

所以我越发觉得美狄亚的复仇爽!

杀子的痛苦是暂时的,等美狄亚从这一悲剧中走出来,依旧有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她!1


《美狄亚》的故事写于2500年前,一直在不断演绎才流传到了今天。改编成河北梆子30年来,上演了200多场,多次出访欧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受到了各国观众的欢迎。

看完美狄亚,我总会失眠,会想很多。包括每个人物的性格、命运,也会想许多如果,如果这件事伊阿宋这样处理结果会怎样,如果公主、如果美狄亚的孩子、如果国王、甚至如果美狄亚的父亲、兄弟……我这个观众脑补也是太多了!
这也许就是伟大的戏剧的魅力吧,常演常新,常看常新,总是给人以新的思考。所以这个戏剧才能流传两千多年。大浪淘沙,我们现在的戏剧,有多少能流传到两千多年以后呢?

以上剧照2019.10.10摄于长安大戏院

这是2020.01.14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谢幕

期待下一次演出,

期待四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