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虎爸”逼5岁女儿学高数?!“暴力催熟”的教育,危害远比你想象中更大

 木子美灵 2021-12-2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

不过,近日,南京的一名博士爸爸却期盼得有些“走火入魔”了,气得自己的妻子、孩子母亲向法院“求援”,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批判:

毛先生是名博士爸爸,平时对娃的教育颇为“上心”,经常亲自上阵教授一对儿女功课。教的是什么呢?文言文和高等数学

然而,他的两个孩子,儿子7岁才读一年级、女儿更是只有5岁还是个幼儿园小朋友

Image

孩子太小,功课太太太太太……难!

毛爸爸眼看进度推进不足,经常要求两个幼童学习到深夜,暴躁时还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Image

妈妈郑女士报警之后,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都曾介入协调,但是毛爸爸认为:“管教孩子是自己家的'家务事’,外人瞎掺和什么?”

毛爸爸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对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夫妻俩的感情也一落千丈。

郑女士无奈只好求助法院,申请“保护令”,禁止这位父亲打骂、接触他们母子三人。

让小学一年级、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还要求他们学习至深夜……

毫不夸张地说,毛爸爸这培养力度恐怕连成年人都要被吓跑了。

众网友也是纷纷表示难以接受,更别说毛爸爸的教育方式——“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殴打”等是非常不可取的!这已经超出教育方式的问题,这是家暴的问题。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让孩子更出类拔萃”,或许是许多父母的夙愿。

但这种愿望应该用来适当、正确地敦促孩子,如果过于焦虑或者过于执拗,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揠苗助长。

Image

“人造”的“神童”

之前,一个4岁男孩曦曦引发了网友热议。

在父亲为他主持的粉丝见面会上,他面对大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金句”频出:

问:“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答:“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

问:“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

Image

一时间,被许多人称为“天才”、“神童”。

但事实并非如此,背后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经知乎网友“YorN”深扒,曦曦的父亲,是某记忆力培训机构的负责人。

Image

而曦曦的回答,全部是背诵他人的名言


孩子此番“表演”,是给父亲的培训课程做广告,而这样的广告,从曦曦3岁时就开始了。

才3岁曦曦就被爸爸要求对着镜头谈二八定律、破窗理论,而这些连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懂。

之后还被要求一遍遍背诵“阿基米德”、“8的一半”、“不规则体积”等,然后在爸爸的课堂上复述。

这么小的年纪,连三观都没有养成,却被家长逼迫“背诵”这些标准答案,简直人间魔幻。

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顺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让孩子成长得更优秀”,这几乎是每个家长、老师共同的心愿。

但孩子的优秀,绝对不应该仅仅是在成绩上,还有坚强勇敢的品格、积极乐观的心态、诚实有担当的处事方式等诸多品质。

如果因为太过于专注孩子的“成绩”,而采取许多不妥的教育方式,你知道这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么?

Image

“暴力催熟”式教育

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还记得曾经的“天才少女”张易文吗?

Image

张易文出生于河南商丘,从4岁到10岁,一直接受父亲的“私塾教育”。

只用了5年时间,就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知识囫囵学了一遍。

直到9岁,张易文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

可惜,未学扎实的张易文成绩并不理想,连当时的专科线也未达到。

但父亲却并没有悔意,而是系统教女儿数理化知识,还把她送去复读机构进行考前突击。最终,张易文考进了商丘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Image

可小小年纪的张易文基础知识并不牢靠,这直接导致她的电路基础、高等数学等学科特别差,甚至还挂了科。

就这样,她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被迫提前进入了成年人世界,变得越来越孤僻,也渐渐展现出叛逆的一面。

揠苗助长,禾苗可能第二天就枯萎了,而孩子,也许要到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他的“枯萎”,可那时,一切都晚了。

Image

你更松弛,孩子才更成功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要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它长大,陪着它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那是因为它是一棵参天大树。”

Image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发展周期,更不能急功近利,要让孩子享受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哗众取宠,他们三观尚未建立之时,父母要做那块稳稳的压舱石,让他们跟随生命的节律,踏实学习、充分享受。

家长们更要放下焦虑 ,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性

不是所有孩子,都只能走一条路,才叫做成功。

有人说,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谁也不愿意承认一个基本事实:

 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

但“普通”本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是父母必修的功课

Image

当然,接受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孩子,并不等于放弃孩子, 恰恰相反,这是为了给孩子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孩子要求简单一些,让孩子看见自己,也看见世界,能够自在地成就自己的特长和生命力,不被攀比所裹挟,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学习能力。 

来源:首都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