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略家与智慧之士

 循天园 2021-12-23

“术”字常给人以神秘之感。中国古代的术数更是东方神秘文化的代表,它包含的容量极其博大,涉及面极其广泛。在历史上,术数对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哲学、军事学、医学和历法等都曾起过启示性和开拓性的作用。但这里的“术”不是指术数,而是指谋略,术家也就是谋略之才。历史上张良、刘伯温等术家之才是术数方面的高手,如张良修订的《奇门遁甲》,刘伯温所作的《滴夫髓》是术数中的精品。

其实,术家的特点是智慧丰富,多谋善变。他们可为两类:一类是才略奇伟胸怀天下,气势昂扬的谋略家,相当于层次最高的英才;比这一类各方面都差一点的就是智慧之士。前一类人一般在开始时深藏不露,其才华是逐渐显示出来的,最后达到精深玄妙的地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常人是不易发现其才能的。智慧之士是次一等的谋略之才,才华心胸不如谋略家宏博,不能从全局高度来辅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但能功成一方、谋划一事。在才智、勇气、行动能力方面都稍差,所以声名功绩不如谋略家显达。而谋略家胸中丘壑可抵百万雄兵,不仅能辅佐君主打天下,治天下,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更知进退之道。要么功成身退,游山玩水;要么深谙官场之术,平稳地在高位上全老终身。范蠡及时抽身与文仲被诛,陈平富贵一生而韩信被缚,就是很典型的例证。

谋略家与智慧之士的区分可用刘邦手下两人事例来说明,一是谋略家陈平,一是智慧之士叔孙通。

陈平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喜欢读书,虽吃着粗粮杂食,却生得容色俊美,邻里乡亲对此都很奇怪。长大该成家时,富人不想把女儿嫁给他,穷人家又嫌他不爱劳动,也不肯嫁女儿给他。后来一个叫张负的有钱人,见陈平生得奇伟,就去了一趟他家,但见陈平家以破席为门,而门前却有许多车轮印,遂决定把孙女嫁给陈平。张负的儿子反对,张负说:“你见过贫穷人家中有长得像陈平那样俊美的人吗?这是奇人之相啊。”陈平因此解决了婚姻之事。

陈平为乡亲们分肉时,分得非常均匀,乡亲们称赞他说:“你是一个优秀的分肉人。”陈平说:“如果叫我分宰天下,也会如分肉一样。”

陈平先投奔到魏王咎帐下,见魏王咎不识贤才,又转到项羽麾下,因有功被拜为都尉。后来项羽因司马印叛变而迁怒于陈平等人,陈平只好单身独剑抄小路跑了。在过黄河时,船公见陈平仪表与常人不同,又单身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权贵将领,身上一定有金银宝贝,邪念陡生。陈平见势不妙,立刻把全身脱得赤条条的,去帮他划船。船公见他身无一物,才又安心划船。

投奔刘邦后,他的言谈筹划深得刘邦心意,被拜为都尉,又提拔为亚将,监督各部将领。

后来,陈平献离间计,刘邦给他四万斤黄金,任凭他支用而不过问。再后来,项羽手下的得力人物范增、钟离昧、周殷等都因被离间而离开或背叛项羽,为楚汉相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陈平先后六出奇计,对刘邦的军事胜利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功绩可与张良媲美。

天下平定后,张良激流勇退,陈平仍留在朝中做官。刘邦临死前生病,有人诽谤大将军樊哙,说他希望刘邦早死。刘邦大怒,令陈平去斩樊哙的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陈平怕刘邦事后反悔,又得罪吕后,只囚禁了樊哙而没杀他。

陈平就在官场上这样机敏灵活地混着,并不动声色地得到吕后的信任。吕后想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死不同意,问陈平,陈平说行。于是王陵被罢免,陈平升为右丞相。

到吕后去世后,陈平又与周勃合谋诛杀了诸吕,立文帝登基,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文帝要立陈平为右丞相,周勃其次。周勃功大,陈平担心他不服,会弄得自己很被动,就采取欲取之、先予之的策略,说周勃功劳最大,推周勃为右丞相,自己当左丞相。

后来,文帝问周勃:“天下每年的狱案有多少?一年钱粮收支是多少?”周勃都不知道。又问陈平,陈平说:“这些都该问主事的官员,狱案问廷尉,钱粮问治粟内史。”“那你是干什么的呢?”文帝反问。陈平说:“我主管他们,丞相的职责就是上辅天子,下管百官。”文帝很高兴。

事后,周勃问陈平:“你为什么不早教我这样回答呢?”陈平说:“你身为丞相,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周勃遂明白自己不如陈平会做官,就托病回家,让陈平做了右丞相。

陈平逢乱时能出奇谋,和平时期又会四平八稳地做官,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排挤对手,是杰出的谋略人才,其德虽然不如张良之流那么高远,但其历史影响与作用却不逊于他们。

叔孙通是秦始皇征召的文学博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各地文化名人搜罗到咸阳,组成了相当于现代国家元首身边的智囊团。焚书坑儒时,这个智囊团的多数成员被杀害,叔孙通却逃过了劫难。史书没有讲到他劫后余生的原因,但从中可以知道,他与一般儒生不同。

秦二世继位后,陈胜、吴广造反,秦二世胡亥召集剩下来的30个学士们问:“听说有人造反,对吗?”其他博士答“是”,并献计献策。惟独叔孙通说:“不过是些小毛贼。郡守正在捉拿他们,不足为虑。”秦二世听了很高兴,下令追查“造谣”的博士,对叔孙通反而嘉奖。无端遭殃的博士们回到舍馆后责问叔孙通说:“先生怎么可以这样昧着良心说话呢?”叔孙通说:“诸位不明白,我是虎口逃生啊!”

看见秦王朝没有希望了,叔孙通赶紧收拾行装溜之大吉。

后来,叔孙通投奔刘邦帐下。刘邦本是粗人,历来看不起文诌诌的读书人,拿儒生的帽子当便壶,见到读书人就大骂。叔孙通刚到的日子里,连饭都吃不饱,什么气都得受。刘邦看见叔孙通一身儒服就生气,叔孙通马上换成楚人的短装,刘邦才高兴了。

跟随叔孙通投奔刘邦的,还有他的100多个弟子,他只拣那些出身强盗的健壮之徒,加以推荐。弟子们偷偷抱怨:“跟随先生这些年,却不推荐我们,一味举荐那些强盗,这是怎么回事儿呀?”叔孙通听到后说:“汉王在冒死打天下,你们手无缚鸡之力,能打吗?会打吗?现在还用不着咱们读书人。大家耐心些,会有办法的。”

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了二十多个劳苦功高的武将,未得封赏的人开始争论不休。刘邦在楼上望见大小将官坐在宫中沙地上指手划脚,情绪激昂,问张良:“他们在争论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他们在商量造反。”刘邦很奇怪:“现在天下太平,为什么要造反呢?”张良说:“封赏的都是你的亲近之人,这些人没得到封赏,心中不服,又担心你计较他们平生的过失,害怕性命难保,所以就想聚众谋反。”“那该怎么办呢?”“选一个你平常憎恨而大家又都知道的,马上封赏他,大家就安心了。”刘邦就封了功劳大,又对刘邦最不满意的雍齿,众武将才平静下来。

论功封赏的事解决了,但朝政秩序混乱,大臣们不讲礼仪,喝了酒就说胡话,甚至拔剑砍破柱子,刘邦深以为忧。

叔孙通见时机已到,去见刘邦,建议制定礼法规矩。刘邦立刻喝斥他:“我在马上得来天下,你们读书人算什么东西?懂什么?”叔孙通没再像以前那样畏缩,反顶撞道:“从马上得来的天下,可以在马上治理么?”刘邦一听有理(也许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问叔孙通该怎么办。叔孙通提出了制定上朝礼仪的计划。刘邦说行,命他去操办。

叔孙通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他规划的“朝班”礼制演习好,请刘邦出来坐朝。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朝拜仪式就开始了。准备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在宫外排队等候。宫门外立着刀枪铠甲雪亮齐整的卫士,飘着彩旗。传令官发出号令,大臣们肃穆恭敬地顺序快步上殿,跪拜三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刘邦见到这等声势,这等壮观景象,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乐趣和威风!”

刘邦从此改变对读书人的态度,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赏黄金五百两。追随叔孙通的那些儒生也苦尽甘来,各有封赏。

叔孙通制定的“朝班”礼制延续了两千年,直到清末才结束,可以说他对封建礼制和文化产生了内在的巨大影响。

叔孙通知进退之法,知伸屈之时,也能为治理朝政出谋划策,但功名事略都不及谋略家,因此归入智慧之士。(唐.赵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