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雷伯杆菌是什么?

 生物学渣 2021-12-23

历史上,克雷伯氏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小鼠消化道的原生菌群。目前对小鼠健康影响较大的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产酸克雷伯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目前属于小鼠SPF级国标必检项目。产酸克雷伯杆菌目前不属于小鼠SPF必检项目。但是一般认为产酸克雷伯比肺炎克雷伯传染性更强,更难控制。肺炎克雷伯杆菌属于常见的环境病原体之一,外购SPF级动物时需要关注。

病原学

☑ 克雷伯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和动物及人类的各种临床疾病有关;

☑ 在实验动物设施中常见;

☑ 这些细菌可以在环境中自由生活,也可在人类正常胃肠道菌群中存在;

☑ 所有已知哺乳类动物品系,包括常用的实验啮齿类和兔类,以及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对克雷伯易感;

☑ 由于可以在多个物种上感染,克雷伯可以从一个物种传染到另一个物种,包括从人到动物,以及从动物到人。

临床症状

☑ 肺炎克雷伯杆菌可从啮齿类及兔体内分离到。产酸克雷伯杆菌已从C3H/HeJ和NMRI-Foxn1 (nu)小鼠的脓性中耳炎、泌尿生殖道感染和肺炎病例中分离培养出来;

☑ 这些病原体是低级别的机会病原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上,临床症状罕见;

☑ 这些病原体是低级别的机会病原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上,临床症状罕见;

☑ 当在应激状态下或免疫力下降时,可使人及感染动物发生肺炎、化脓性炎症及败血症;

☑ 发病时病鼠可出现食欲下降、呼吸困难、不安、鼻痒、打喷嚏等症状,重病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食,甚至发生小鼠死亡的后果;

☑ 抗生素治疗后,也可能会发生克雷伯感染,可能抗生素破坏了益生菌群,导致克雷伯的过度生长。

动物流行病学

☑ 克雷伯偏好在胃肠道中,也可在皮肤和鼻腔中发现。通过粪口途径或直接接触传播。在实验动物感染,可能通过人员携带,或暴露于土壤;

☑ 肺炎克雷伯杆菌广泛寄生于人和健康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在然界中分布较广,为条件致病菌;

☑ 产酸克雷伯杆菌也被认为是成人和青少年抗生素相关性出血性结肠炎(AAHC)的病原;

☑ 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建立大鼠AAHC模型,然后用从AAHC患者身上培养的产酸克雷伯杆菌毒株经口感染大鼠;

☑ 在动物方面,产酸克雷伯杆菌已在明显健康的哨兵啮齿动物中检测出来,并从老年B6C3F1小鼠的子宫卵巢感染(包括化脓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骨膜炎和腹膜炎)中分离出来;

☑ 对人类的研究表明,产酸克雷伯杆菌的致病性部分是通过一种细胞毒素发挥的;

☑ 最近,作者发现,许多从动物分离出的产酸克雷伯杆菌,包括临床分离的,其细菌培养上清液中的分泌产物对HEp-2和HeLa细胞显示出细胞毒性,表明其具有产生细胞毒素的能力;

☑ 利用质谱技术,他们还确认了替利伐林是动物产酸克雷伯杆菌毒株中存在的细胞毒素。替利伐林可以作为产酸克雷伯杆菌诱导的细胞毒性的生物标志物(Darby et al.,2014)。

病理学

没有克雷伯感染引起的典型性损伤。通常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引起的损伤和临床症状。例如,身体状况变差,竖毛,中耳炎,尿道感染,脓肿,脓毒症,在病理学检查中,通常化脓性损伤。

诊断

☑ 克雷伯感染的鉴定,通常通过对已出现症状的动物,进行培养和生化鉴定;

☑ 通常使用培养法和PCR检测;

☑ 培养法的特点:肺炎克雷伯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无鞭毛,有明显的荚膜。该菌营养要求较低,在DHL琼脂平皿上形成粉红色、湿润、大而隆起的菌落,呈黏液样,易融合,用接种环挑取时呈丝状粘连;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大的圆形、凸起、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呈蓝色菌落。此菌V-P试验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尿素酶阳性,赖氨酸脱羚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利用乳糖和葡萄糖、靛基质阴性;

☑ 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产酸克雷伯生化鉴定时的区别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吲哚阴性。

鉴别诊断

其他能够引起化脓性病变的细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巴斯德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都被认为是一种鉴别诊断。

预防和控制

☑ 如果想阻止动物携带克雷伯,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尤其对免疫缺陷小鼠;

☑ 不建议像治疗疾病那样给予抗生素治疗。很少或几乎不会改变动物携带菌的情况,也不会减轻病原菌在垫料和笼盒表面的分布;

☑ 从人体内分离出的克雷伯,通常是耐多种药性的;

☑ 由于无孢子形成,克雷伯对动物设施内大多数消毒剂易感。理论上,所有化学或机械灭菌,会有效对抗环境中的克雷伯;

☑ 但是,克雷伯菌会在表面形成生物膜,帮助它抵抗消毒剂和灭菌,除非首先破坏生物膜;

☑ 可通过净化,胚胎移植或剖腹产获得克雷伯阴性小鼠;

☑ 有资料提到抗生素治疗方案:病鼠可用氟派酸、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选用卡那霉素饮水,每天每鼠服用6万单位,可预防其他鼠的感染。但是笔者认为,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可靠。对于一般的野生种群,还是建议清群重建。对于珍贵的品系,还是建议使用代乳、净化等方式建立洁净的种群。

对实验的影响

☑ 自发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影响正在进行的研究;

☑ 克雷伯作为健康动物的正常菌群存在时,是不重要的;

☑ 免疫缺陷动物,尤其是重度免疫缺陷动物。或缺少内在免疫系统,受克雷伯感染,可能导致临床症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