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茶菊

 含山唐 2021-12-23

        吾诗曰:西风瑟瑟菊绽放,浓香缕缕蜂奔忙。伸手掐的菊花回,满屋弥漫茶菊香。

        余不想写什么诗,只是自个儿读着顺口罢了。跟正儿八经的诗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有人叫我唐诗人,真是惭愧之极。

        我的生日是农历九月十八。具体哪个时辰不是很确定。姆妈说生我时家里正在蒸茶菊。阿婆(都读第一声,奶奶的意思)正在灶台上忙的不可开交。姆妈肚子疼了,阿婆停了蒸茶菊的活,忙着接生。忘了说了,我阿婆的远近闻名的接生员,也就是接生婆。我阿婆说大概是吃饭模样的时候生的我,因为蒸茶菊,吃中午饭会晚一点,约中午11点之后,那就算是日中午时了。

菊,在文人眼里具有孤傲顽强之品格,所以就有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名号,而在平民百姓眼中,菊花只是一种能清心明目,清热解毒的饮品。自古在老家就有一种就叫杭白菊的,我们叫它茶菊。

        吾乡地处桐乡、德清、湖州南浔三县区交界 处,老底子是桐乡、德清、吴兴三县交界。杭白菊是桐乡特产,也是原产地。所以六七十年代,桐乡的河山公社供销社会大量收购茶菊,而我们含山公社的供销社则没有这样的收购任务的。今年秋季,湖州南浔两个地方很热闹,一个是石淙花海,一个是南浔息塘。这两个地方各种秋菊绽放之时,爱花的人们趋之若鹜,人们在花海前流连,在花海中徜徉,搔首弄姿,拍照留影,好不惬意。美颜相机下,中老年似乎也显得青春靓丽了。那脸,笑得跟花儿一样。此情此景,老夫不禁想起小辰光春暖花开之时,乡下田野上油菜花开,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吾等哪里想到去观什么景,赏什么花,吾等想到的是背着草蔀,钻到油菜田里,伸手去拔里面的青青的,嫩嫩的草,顺便连同菜叶子装入草蔀里,那可是羊儿的最爱呵。

         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记忆中,茶菊采摘完了后(一般采摘三茬,头次采摘的花叫头菊,花形大,卖相好。到后来,花开的就小了),把菊秧梗齐蔀头剪断,只蔀头留在土中,冬天来临前面,用泥土把蔀头捂好,就好比给他们盖上了一条厚厚的,暖和的棉被。到来年春天,地气转暖,菊秧蔀头上会冒出许多嫩黄色小芽,等长到十几公分就可以移栽了。如自家种的有多余,就拿到市场上卖掉。移栽后要适时施肥除草,但最重要的是掐头,这是要植株分茎,好将来菊花开的多。

         摘菊花,吾乡叫掐(这个字土话读ka,读第四声)菊花。掐菊花要求菊花花瓣开挺了,黄色的花蕊发散了,就可以掐了。这个季节老底子是秋收冬种大忙季节。一边要收割晚稻,一边要播种春花作物。这个季节天冷了,西风瑟瑟下,菊花怒放。我小辰光去掐菊花,是穿着夹袄的,北风呼呼,伸出手指头去掐菊花,冷得有点麻,但到中午太阳高照,又卖力干活,也就觉得不那么冷了。掐好的菊花放在提篮里,倒进篰里,背到家里,在放在一张蚕匾里,等着把它们蒸熟了。

         蒸茶菊是个技术活。蒸的时间过短,菊花是生的,晒干后是黑的,同样,蒸的时间过长,菊花也会变黑的,没有了卖相,就卖不到好价钱了。

         蒸菊花一般在灶头上蒸。吾乡的灶头一般在过路里(吾乡的老房子一般有四进,第一进是厢屋,也叫前头屋,第二进是过路,就是灶头间,第三进是房里,是楼房,是晚上困觉的地方,第四进是后头屋,是养家禽家蓄的地方,当然还有茅坑。各进之间有个窄窄的天井,主要功能是排水)。灶头分两眼灶和三眼灶。家庭人员多的一般是三眼灶,居中锅子一般是烧饭的,口头锅子是炒菜用的。蒸菊花用的是居中锅子。蒸菊花时,灶头上所有的锅子都装满水,菊花放在一只只茶菊笪里。茶菊笪是用竹篾编制成的圆形器物,大小比居中锅子稍小些,底部再用两根竹棒绑牢,为的是让茶菊笪之间有个空间,不会让上面的茶菊笪把下面笪内的茶菊压死。一次蒸菊花大约四只茶菊笪。笪内均匀铺满菊花,为了卖相好,笪底的菊花花瓣朝下,上面的菊花花瓣朝上。水开了,把装满菊花的笪放在锅子上,盖上木制的锅盖,一会儿水蒸气从锅子与锅盖之间冒出来,那乳白的水蒸气,携着菊花浓浓的香味弥漫在整个过路里。散发到屋外的空气中,蒸菊花的季节里,村里的空气都带着浓浓的菊花的香。蒸约两三分钟后,揭开锅盖,一股蒸汽冲上屋面,随着瓦楞渗到空中。蒸熟了的菊花呈肉色透明,然后拿着茶菊笪到前头屋里,把菊花倒扣在芦苇编制的帘子上。帘子下面绑着两根竹竿,等帘子上都倒满的菊花,就把帘子抬到外面,放在两只条子凳上,让太阳把茶菊晒干。如果天气好,晒两三个太阳就干了,但碰到天气差,下雨就惨了,茶菊勿一火头晒干就要发霉的,发霉变黑的茶菊是卖不到好价钱的。

        我们家蒸茶菊技术最高的是我阿婆了。阿嗲(就是爷爷的意思)在灶口烧火,烧的柴一般是桑丁柴,火头均匀;阿婆在灶头上蒸菊花,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记时间,阿婆就看蒸汽冒出来的样子,阿婆说蒸汽出来直了,菊花也差不多熟了,这全凭她的经验。小时候大人蒸菊花时,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往灶肚里放几个番薯,不多时,那番薯的香味就出来了。这个叫煨番薯。煨熟的番薯外面焦如木炭,拌开来香气扑鼻,真个叫外焦里嫩,比锅子里烧的更可口。

  茶菊晒干了,供销社开始收购了,大人们就把茶菊放在箩担里挑着去卖。那个时候,含山供销社没有收购任务,一般是挑着茶菊到含村庙头去卖。含村庙头就是今天桐乡的河山镇。一级的茶菊能卖到一斤一块零八,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不得了,一个全劳力干一天活才五六毛钱。

          茶菊卖了,最开心的还是我们小把戏,因为收获了,有钱了,可以买点肉吃吃了。我阿婆是村上菜烧的最好吃的人,人家在解放前在大上海当过女佣,虽说是女佣,可也着高跟鞋,烫波浪卷发的。听阿婆说她那厨艺也是那个时候练就的。

         现如今,茶菊还有人种植,但蒸茶菊已基本不存在。种植茶菊的人家,只要把茶菊掐下来,就可以卖给厂家。厂家直接把茶菊脱水烘干就行了。菊花也不局限于杭白菊,像金丝贡菊这样的品种也可制作茶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