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者在消费生活中的美

 清风明月长相忆 2021-12-23

在生活中,消费者通过日常消费活动去追求美,或在自身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中体现美。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当人们告别为温饱而奔波的岁月以后,对美的追求在人们心中开始萌生。美,正在不断地渗入每一位消费者和他们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去。

(1)饮食美,又叫食品美。

饮食美是集美的形象性、感染性与功利性于一身的美,它既要有美的外观以感染消费者,引起进食欲望,又要有益消费者健康。我国食品美著称于世,其特点是色、香、味俱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饮食文化已走出国门,享誉世界。饮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后人的继承发展与提高,形成了闽菜、粤菜、湘菜、川菜、京菜、徽菜、淮扬菜、苏锡菜等多种菜系。我国饮食类的形成可概括为“水最为始,火为之纪,味为之本,刀为之要,料为之博,配为之当,器为之美,名为之雅,肴为之新”。在具体制作中也独具特色,用精细的刀工,缀以多种色彩的配料,制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色鲜形美,既是佳肴,又是绝好的艺术品,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而且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

(2)服饰美,又叫衣着美。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裳”,“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这说明了服饰与美的关系。黑格尔曾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可见形象美是构成美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往往首先是从服饰开始的。目前,消费者对衣着服饰美的追求趋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追求标新和不重复的美。美是多样化的,如果重复了,美的价值就要削减,如果多次重复,就无美可言。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这种求美心态,现代服装业正朝着小批量、多款式方向发展。

②追求因人制宜的美。因为人的职业、年龄、爱好、个性等情况不相同,一件美的服装,并不是穿在所有人身上都美。

③追求色调协调美。消费者对服饰色调美的追求与一定时间内社会审美倾向有关。一般来说,人在选择服饰色调时,应掌握从头饰物或头巾、帽子、服装、外露腰带至鞋袜,要给人以协调的美感。

④追求民族特色与自然舒适美。近几年来,我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又成为消费热点商品。如充分反映东方女性美的旗袍颇受中青年妇女的欢迎。另外,消费者对衣着的舒适程度也成为对美追求的重要部分。如各种宽松服装的流行,即是对自然舒适美的一种追求。

(3)商品美。

商品美即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的美的感受,它不外乎是客观商品美所引起的审美主体的欣赏和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和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消费者对商品外观的感觉变得敏感起来,在性能、价格相同或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式样、色彩较佳的商品。商品美左右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欲望,商品美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最终导致购买行为。有些商品的工艺过程和所采用的原料与一般同类商品相比并无多大差异,就因为色彩、造型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就可以卖出高几倍的价钱。因此,商品美已成为商品质量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环境美。

消费者的生活环境包括居住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室内外环境。消费者对环境美的追求,一是良好舒适的环境可以创造一种完美和谐的气氛,有助于激励人的生活和工作热情;二是洁净幽静的环境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近10年来,消费者对室内装饰的兴趣逐步升温,正是对小范围环境美的一种追求。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几件高档电器、一套高级家具的室内陈设,而是努力创造一种完整、祥和、反映自身特色,给人以整体美感的家庭装饰。

(5)娱乐美。

娱乐美是美化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终日劳累,以求温饱,没有更多的闲暇和心情去从事娱乐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逐渐缩短,闲暇时间相对增多,消费者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培养或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业余娱乐活动。近年来,旅游、体育活动、琴棋书画等的兴起与发展,正是消费者求美心理发展的趋势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