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小火慢炖”才能有味道

 饮膳道人 2021-12-23

小的时候,一年吃不了几次肉,肉在那个年代属奢侈品,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打打牙祭。

壹壹文学

眼巴巴看着奶奶,把肥多瘦少的一小条五花肉,用刀切成核桃大的方块,汆水去腥沫后,再放入一口铁锅,加入佐料后注入适量清水,用晾干的树木劈成的柴火做燃料,待水烧开后,肉香便附着白气从锅盖缝里喷出,一会儿工夫,便肉香四溢,又钻进我的鼻孔,惹得我一肚子馋虫蠢蠢欲动。

正要催促奶奶快点时,只见她把木材取出几根,把火控制的很小,不禁好奇万分,奶奶对我说:“大火烧开后,必须转小火慢炖,这样才入味。”

壹壹文学

我当时不理解这个意思,只好躲开这“是非之地”,以切断我对肉香的各种遐象,在焦急的,痛苦的,悄悄咽口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吃到了肉,那松软绵香,那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的感觉,致使我多年以后都久久不能忘怀。

肉到嘴边,又舍不得大口吞下,小口节省着吃,总觉得这稀有的食物,大口吞下,会错过享受它的美好过程似的,我尽可能的延长它的存在时间,尽管我很想一口吞噬了,但又怕吃了它就撤底地消失了。大概只因太稀缺珍贵的缘故吧。

壹壹文学

我在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展现中,成长了起来,年龄也跟着吃肉的数量不断增加,肉已不再稀缺了,只要你愿意可以顿顿吃了,但排除稀缺性的干扰因素,总觉得爸妈和自己炖的肉没有记忆中奶奶的做的好吃。

后又找菜谱研究,当才找到一条和奶奶做肉相似的烹饪要领:武火烧开,文火慢炖时,我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尽管没有柴火铁锅的加持,但掌握好火候相当重要。人生处处皆有学问,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

壹壹文学

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凡事不讲要领是不能成的,人生的许多智慧都蕴藏在日常生活的平谈之中。我们都喜欢急功近利,喜欢“大火烧开”的热烈澎湃,而忽视了“小火慢炖”孜孜不倦。

我曾经忘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训,凡事急匆匆的追求目的,只望着高大上的结果,而看不到那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每个成功之人为人所不知的,漫长的孤独和坚持,是多少次默默无闻的夜已继日和日积月累的艰辛付出。

壹壹文学

《道德经》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国与家庭,与人,与事何尝不是一样的。“小火慢炖”才能锁住肉香,点点滴滴,浸渗溶透,才能使肉变得绵香酥烂,满口留香。生活只有“循序渐进”“孜孜不倦”才能绽放人生的精彩。

“小火慢炖”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不急躁,不张扬,不气馁,不放弃的人生境界。

壹壹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