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方案》,到2025年,兰考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50亿元以上、8万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税收达到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5万元/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8∶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方案》提出,河南省要构建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的“一区、一带、两廊、多点”总体格局: “一区”即郑开同城化东部示范区: 包括兰考全域,将其与郑开同城化南部示范区、北部示范区一道,共同打造成为支撑引领郑开同城化的三大核心引擎片区。 “一带”即黄河生态文旅带: 依托横贯东西的黄河生态屏障,将郑开沿黄生态带向兰考段延伸,推动兰考与郑州、开封共同开展规划设计,统一标准体系,整合沿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生态资源,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样板。 “两廊”即北部科创走廊和南部产业走廊: 北部科创走廊:以郑开沿线的创新平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依托,以郑开科学大道为东西主轴,推动兰考向西深度对接融入郑州、开封科技创新链条,积极承接郑开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构建科研成果从平台到中试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打造分工合理、协同联动的高能级创新走廊。 南部产业走廊: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延伸高端服务业链条,推动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发展,强化兰考和郑州、开封的优势产业协同、衔接互补、错位发展,引导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激活产业走廊发展新动能。 “多点”: 即发挥兰考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智慧家居、民族乐器、绿色食品、会展服务、研学旅行、现代农业等产业特色优势,培育形成多点发力、多业并举、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 加快菏兰高铁建设,积极谋划兰考经杞县、通许、尉氏至郑州南站高铁,强力推进区域内S312、郑开大道至兰考等高快速路网扩容改造提升,规划布局兰考通用机场,推进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深入开展规划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适时推动城际铁路S2线东延至兰考。 交通互联互通工程方面,推进菏兰高铁经杞县、通许、尉氏、航空港南延至郑州南站。 推动郑开大道东延高架快速通道至兰考、新曹路至汴兰大道提升改造,推动实施S312东延至兰考和G240、S218、S216等国省道改造项目。 规划布局兰考通用机场,开通兰考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快线,支持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异地航站楼。推行郑州、开封、兰考公共交通一卡互通、联网售票一网通。 依托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农业育种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将兰考打造成为郑开科创走廊重要创新节点。 探索“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产业基金+高端智库+产业联盟”模式,推动郑州和开封高校在兰考建设“飞地产业园区”,支持兰考龙头企业与郑州和开封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联合研发中心、行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支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兰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特色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争取到2025年兰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培育创新龙头企业3~5家。 记者 李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