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年间,安禄山来到都城长安,很快成了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物。 此人来自西域康国,精通六国语言,皮肤白净、一脸憨厚,一副岁月静好、人畜无害的样子,不但身材矮小还肥胖的惊世骇俗,肚皮上的赘肉快挨到了膝头下边,体重三百三十斤,每当走路便高耸肩膀,努力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迈动脚步,但跳起胡舞,动作却快得像旋风一样,每到一处便吸人眼球、人气爆棚。 他很会来事,提着礼品,堆着笑脸儿,躬着身段儿,一副谨小慎微、谦谦君子的样子,以探望老领导、叩见恩师的名义,挨个拜访都城官员,把一帮朝臣伺候得妥妥当当,很快便换来一个个满分民意测评。 他像神一样崇拜宰相李林甫,每次拜见便被李相吓得口喘粗气声音发颤,即使是隆冬天气也惶恐得汗流浃背,说李林甫无所不知,堪称十郎。他委托刘骆谷时刻留意李林甫在宫廷对他的一言一行,刘骆谷向他汇报情况时,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十郎说了些什么?"有好话就喜得蹦跳,如果只是说"大夫必须好好地查核一下",他就反手撑着床说:"哎呀,我死定了!"。经艺术家李龟年对这般情景惟妙惟肖地模仿表演,就连玄宗皇帝都忍俊不禁,常拿这事逗笑取乐。 他萌得可爱,乖巧的让人心疼,执意请求要做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的养子,每次进宫朝见玄宗时,必先拜望杨贵妃,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玄宗听了非常开心,命令杨家兄妹们一起同禄山结为兄弟姐妹,安禄山高兴得手舞足蹈,一有空便陪着这群美女玩过家家、捉迷藏,整日在脂粉堆中嘻嘻哈哈、打情骂俏,成了她们爱不释手的开心果。 安禄山低调谦逊的做派,换来的结果是,群臣夸赞他,宰相赏识他,皇帝和贵妃喜欢他。 放眼望去,朝野上下被一片躺平,却唯有一人不合时宜,大大的不喜欢甚至厌恶安禄山。 这人就是“举止优雅,风度不凡”的中书令张九龄。 他好像和安禄山前世有仇,不但将给他送礼的安禄山拒之门外,曾远远的、漫不经心的睥睨了人家一眼,逢人便说安禄山是装傻充愣,扮猪吃虎,指名道姓地断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这等煞风景的话谁信?同僚们哂笑九龄,去去去,哪凉快到哪歇着,安禄山是北方胡人哪来那么多的弯弯绕。你一定是《麻衣神相》看多了,或者是《万全玉匣记》看傻了,把自己当李淳风还是鬼谷子了,在这胡言乱语满嘴跑火车,除了安禄山这直肠子外,天下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如此天真憨厚之人。 这还不算,张九龄不依不饶,不仅说人家安禄山的坏话,还总想着要人家的小命。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九龄毫不犹豫地上奏“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要求朝廷将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的安禄山斩首,以永绝后患。皇上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玄宗不但没有批准,为示皇恩,还将安禄山释放回番地。 安禄山有恃无恐,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最后竟然也想过把当皇帝的瘾,便摘掉面具,高举叛旗,一路攻城掠地,杀向京城。消息传来满朝上下竟无人相信,直到两京攻陷,玄宗才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地逃往蜀地避难,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大唐从此一蹶不振,由全盛走向没落。 经此一变,玄宗威望扫地,奔蜀途中,眼看着心爱的美人杨贵妃丧命却无能为力,从此寂寞深宫、痛悔不已,方追思张九龄的远见卓识,遣使至曲江祭扫九龄墓,追赠其为司徒,称九龄目光如炬、慧眼识人,以后面对推荐宰相人选,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作者简介】 寇富城,高级教师,陕西《精短文学》会员,《金麻雀》签约作家,商洛市写作协会理事,市文史专员,县电视台记者。在省内外报刊、媒体发表多篇作品,出版个人专集《乡音》。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方子蝶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力 荐 松风阁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