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课堂 |《黄帝内经》选讲】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情缘半岛 2021-12-24

图片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一、有余为精不足为消不足为精有余为消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抒见】 脉要精微论。“反四时者至“”病名曰关格。此段文义,明言脉与四时之反正,释而清晰,能圆其说,马元台氏之注,似有之矣。其提出左人迎右寸口,以阳春夏阴秋冬,脉与时合为正,脉与时违为反,精谓阴阳经之气强盛,消谓阴阳经之气衰损,反者是不相应,名曰关格。余从其说,惟微感其文综错,特为制表以明,则易辨矣。有余为精二句,义自豁显,应太过反不足为精二句,文即涉晦,兹依马氏之意,简以出之,春夏人迎应太过,而反使应不足之寸口得其精,寸口应不足,而反使应有余之人迎得其消,秋冬人迎寸口之义亦准乎此,故下文谓阴阳不相应,名病关格。又“精于此,应读婧音,集韵子正切,注强也。

 此处一段,共为七句,前无问者,或有错简,不然,即是自说。最难解者:“不足为精,有余为消二句。前人于此,或略而不言,或繁而辞费,求解而益增惑。兹逐句而释,似较简明:反四时者一句,乃谓春夏阳脉有余,忽阴有余,此时阴脉应不足,忽而太过,故曰反也。有余为精二句,系注释与定名,曰精即强盛也,曰消即衰弱也。应太过不足为精二句,是解其理,此二句读法,皆以上三字一读。义谓春夏阳脉应太过,而为应不足之阴脉反加精强,此时阴脉应不足,而为应有余之阳脉,反形消弱。阴阳不相应二句,是其结论,上句病因,下句病名也。


二、脉其四时动奈何五者问答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时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甚。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当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己。……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病当折腰。其耎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抒见】本论。帝以五事发问,曰脉其四时动,曰知病之所在,曰知病之所变,曰知病乍在内,曰知病乍在外,各曰奈何?岐伯所答,岂能置此言他,但其所答,有事项,有理论,文较复杂耳,实非儱侗含混,而不条目。自与天运转大也起,至脉合阴阳止,此之一段,是答脉其四时动也。自阴盛则梦大水恐惧起,至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止,此之一段,是答知病之所在也。自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起,至知外者终而始之止,此之一段,是答知病在内在外两问也。自心脉搏坚而长起,至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止,此之一段,是答知病之所变也。


三、中规中矩中衡中权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时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甚。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当耎而散者。当消环自己。……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病当折腰。其耎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

【抒见】本论:“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规矩衡权等物,状脉之象也。注家释权,沈石下垂,尚能体会,余则缥缈难索矣。如以规为圆象滑,以矩为方象正洪盛,以衡为平,象轻澈而散等,反不若直言滑洪濇沈,思而易知,加以喻辞,转而晦暗,岂本论之义,此释注之误也。窃观诸器之状,略悟设喻之由,规器圆轻按则在指下,重按则流走他处,故取规圆转,状其滑也。矩则曲尺,横头短而竖身长,取矩形长,状洪盛也。衡悬以权,徐徐推使进退,求前后互不低昂,而得乎中,取衡徐推得中,状平濇也。然中国尚文,文好取偶,故提规必配矩,说衡必带权,亦少有以文害义之嫌,惟善读者,宜索其义,得不取椟遗珠,其庶矣。


四、心脉急少腹有形胃脉实胀虚泄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如何。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谓也。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抒见】本论:“诊得心脉而急,少腹当有形,诊得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少腹有形,小肠病也,实胀虚泄,脾之病也,此明表里相关,脉气相通,病表则亦影响于里,医里则必有益于表也。仅言一藏一府,不过举此例余,非只此二藏府如是,其化藏府无不如是,所以举斯二者,以其各为藏府之宗也。心为诸藏藏之君,胃气乃五藏之本,但举二宗,余该之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