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高质量发展?阿拉善给出了答案!

 戈壁风神 2021-12-24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有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我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聚力农牧业提质增效、工业加快转型、文旅融合发展,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持续推动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14.1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04.8亿元,年均增长5.8%,增长速度快于自治区1.5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稳居自治区十二盟市前列;全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8:57.0:37.2。

特色产业引领 

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 



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经过生产线的高速运转,新鲜驼奶被加工成驼乳粉、驼奶片等产品推向市场。“我们收购鲜驼奶的价格是每公斤30元,奶驼经驯化后一天能产七八斤奶,一峰骆驼一天的利润能达100多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现在卖驼奶有账算、有钱挣。”该公司总经理冉启伟说,“正是因为我们龙头企业的落地,才增强了带动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正在转变观念,开始通过养殖母驼销售鲜驼奶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盟按照“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和“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布局农牧区优势特色产业,坚持“绿色、精品、高端”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到“十三五”末,我盟农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7.69万亩,粮经草比例为5.2:2.8:2,粮食产量稳定在18.5万吨,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06万头只。农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畜产品177个,无公害基地认证2万亩。农牧业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标准化技术推广率达80%以上,农牧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和98%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全盟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全盟休闲农牧业经营收入达1.5亿元,较2015年增长96.8%;从事休闲农牧业经营户300个,较2015年增长41.5%。农牧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44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连续5年位列全区12盟市首位。

强链条壮集群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位于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蒙古习尚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医药中间体企业,一期项目计划投资2.7亿元,建设年产45000吨金属钾及金属醇盐系列产品。金属钾系列产品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大量用于制药、农药、生物化工、染料、香精香料及特殊化学品的有机合成行业。企业产能三分之一可供给园区产业联盟内部进行消化,剩余三分之二销往全国各地,覆盖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丁鉴说:“我们的重点产品超氧化钾主要用于军工、航天、救援等领域。这个产品目前在世界上只有四家企业生产,我们算是第五家,而且产能算是最大的。”

作为我盟工业经济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阿拉善高新区始终坚持把“绿色”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着力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全面建设生态工业园,已基本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

工业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我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工业布局,按照工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路子,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1562户企业入驻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的116家增加至2020年的144家。以科技驱动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特色资源,在多个产业领域实现了平台搭建“零”的突破——建成首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首个与国际合作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世界最大金属钠、靛蓝生产基地等。全盟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6.0%提高至10.0%以上。着力降低矿产品采选等低端产业比重,推进煤盐化工向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延伸化工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现代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多种化工产品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其中靛蓝、金属钠、光引发剂产能居全球第一。

文旅深度融合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拥有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巴丹吉林、世界三大天然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闻名的居延汉简、历史悠久的黑城遗址、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画、大漠中的香格里拉月亮湖……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盟紧紧围绕做强做亮“苍天般的阿拉善”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节庆活动对旅游发展的撬动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实施旅游+战略,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快速发展,我盟以发展“旅游+节会”为着力点,成功打造了“阿拉善文化旅游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阿拉善玉·观赏石暨交易博览会”“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和骆驼那达慕等一系列文化旅游节庆赛事活动,不仅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丰盛的旅游大餐,也展示了我盟旅游文化资源,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以发展“旅游+文化”为落脚点,先后推出了歌舞情景剧《胡杨红》、话剧《东风呼啸起》等红色文艺作品及实景剧《阿拉腾陶来》《腾格里传奇》《神游通湖》等一系列大型实景剧,让“苍天般的阿拉善”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刺激和拉动了旅游消费。同时,我盟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带动第三产业提速升级。

如今,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我盟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实现了全盟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目前,我盟已开发旅游景区(点)40多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31家;形成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200余家(其中自治区级星级接待户106家),旅游专业村和旅游示范旗、示范点12个。“十三五”期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5.2亿元,同比“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65.2%和261.8%。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产业发展较多依赖资源开发的状况总体改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下一步,我盟将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抓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加快推动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依托富集的风光资源、得天独厚的沙生植物和农牧种质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清洁能源为重点的现代能源经济,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牧业和生态产业,着力做好阿拉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开创阿拉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丨来源:阿拉善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