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祠流水如碧玉

 夫复何言 2021-12-24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学《美丽的晋祠》是小学几年级了,当时记忆最深的一句是:晋祠流水如碧玉。如同瑄读过《黄山奇石》之后坚持要登黄山一样,四年前的山西行,我也固执地安排了到晋祠一游。

晋祠之美,在山,在树,在水。课文已经写得淋漓尽致,我实在没什么狗尾续貂的必要。只讲讲这次收获的一则冷知识。

晋,始于公元前1033年的桐叶封弟。周成王跟自己的弟弟虞(老爸是武王姬发,老妈是姜太公的女儿)开玩笑,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史官马上请求择吉日封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不过是开玩笑呢!”史官坚持:“天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将周公刚刚灭掉的唐地封给虞,称唐叔虞。他的儿子即位后,才将国号改为晋。晋祠,便是为纪念唐叔虞而建。所以,晋,其实是唐。

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最终建立了唐朝。晋祠前的广场上还立着李渊父子的雕像,提醒我们这里源远的历史沿袭。

如今,全世界到处都有唐人街,我们言必推盛唐,没想到,真正的根其实在这里。历史的草蛇灰线,伏延千年,最终还是引领我们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晋祠的流水果然温润如玉,两个小朋友坐在溪流旁,四只脚丫子在水里嬉闹,意气凌九霄,歌曲绕云飞。几千年的流响,对于年轻蓬勃的生命来说,完全无需牵挂。

离开晋祠,经过太原一路北上,到达当日的终点:代县。在代县停留,本是为了积蓄情绪,为第二天去雁门关做准备,没想到在这里收获了一箩筐惊喜:保存完好的文庙,声闻四达的边靖楼,孤城落日的城墙,还有,阿育王塔。

沿着一条小土路颠来倒去,远远看着阿育王塔的塔尖。看地图显示,塔就在县政府大院里。绕了一圈,兜到围墙后,攀到人家的女儿墙上眺望,就是找不到进去的路。同行的朋友们原本兴趣就不大,这会纷纷说要回酒店。我还是不死心,又窜到县政府大院门口,大摇大摆——进去了。

原来,这里不仅有阿育王塔,还有一座县衙旧址正在建设,恰好到了下班时间,我们竟然可以自由出入。一条大路走到底,便是阿育王塔了。

相传阿育王在一夜之间建造八万四千座舍利塔,震旦国者,一十九所。除了法门寺塔之外,这是我见到的第二座阿育王塔。八万四千分之一,我们居然能这样遇上。

自隋以来,这座塔屡建屡毁,经历过灭佛、战争、大火、地震,又屡毁屡建,一次次顽强地重生。也只有这样的建筑,才配得上这一片大地。

塔身铺满仰覆的莲瓣,雕刻着我们看不清的经文。塔顶盘盖低垂,在清风中微微荡漾。四顾无人,风铎摇曳着袅袅梵音,与长空对吟。夕阳渐渐沉下去,在塔的腰间坠一颗明珠,再给它披上云彩织就的霞帔,这样具有永恒意味的美丽,把塔下的我看呆了。

* 代县 阿育王塔

去县城里找到一家当地菜,几个人大快朵颐,扶着墙出来。小县城没什么高楼,远处的边靖楼镇守着天际线,怀古之情被小朋友们叽叽喳喳扫荡一空,眼前的一切美好都是那么真实。

* 代县 边靖楼


附 2016年7月12日 旧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