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就是体内肝脾肾亏虚不能化解垃圾——痰饮、瘀所致,快收藏

 王者天下冬冬 2021-12-24
文章图片1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490期

尿酸高,超出溶解度结晶沉淀的尿酸盐,就是人体内的垃圾——中医中的痰饮

虽然尿酸之于人,有着维持直立行走所需要的高位血压,人体内的抗氧化剂和保持智力。

但对于所有痛风者来说,结晶沉淀在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等处就是体内的垃圾。

在中医医生的眼里,尿酸盐,就是浊。

浊,指的是痰浊,在《黄帝内经》中还叫做“饮”、“积饮”。

痰和痛风的关系,可从清代中医大家林佩琴所著的《类证治裁》中的记载:“而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肾则冷,在肠则泻,在头则眩 , 在胸则痞 , 在胁则胀 , 在经络则肿 , 在四肢则痹,变化百端。”

在四肢则痹的意思,就是痰湿随气血输布到四肢关节之时,就会形成痛风。

当代中医大家朱良春认为,湿浊瘀滞内阻才是痛风关节炎发作的主要病因——痰浊行于营血,则血中尿酸含量升高而发为痛风。

中医世家、中国中医药工程学发起人之一、成都中医药陈德济教授认为,人体长期嘌呤代谢异常,导致体内不断堆积“垃圾”,正是这些“垃圾”导致痛风发作。

中医就把这些体内的“垃圾”叫做“浊毒瘀痰”。

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北中医商宪敏教授也认为,导致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湿邪痰浊。

这样看来,不管是古代中医大家,还是近现代中医名家,都深刻认识到痰浊在痛风发作中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血瘀,可导致痛风;痛风日久必瘀

瘀,指的是瘀血。

在《黄帝内经》中又叫做“凝血”、“留血”、“菀陈”。

清代名医林佩琴所著的《类证治裁》中记载:“(痹)久而不痊,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

说明即使在古代,人们也对痛风日久必瘀、瘀血对痛风发作之间的重要关系。

瘀血,是怎么导致的呢?

是因为血液运行不畅,或血络瘀阻不通而产生的病理性产物。

瘀血,和痰浊的区别,是瘀血没有活动性;痰可随气血输布全身,输布到哪里就成为那里的病理产物而发病

瘀血一旦产生,则很难消散,瘀血在关节处产生,则可引发痛风。

近代名医、上海名中医顾伯华认为,痛风发作是因为人们长期摄入大量膏粱厚味,导致湿热内蕴。同时外感风邪侵袭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湿热内蕴,血运不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瘀血停滞,经络阻塞,造成关节畸形。

因为瘀血的不活动性,所以痛风几年后,存在瘀血的,可常表现为痛感剧烈,痛有定处,迁延难愈。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瘀血,不但是痛风病后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痛风疾病的致病因素。

导致痛风的痰饮瘀滞毒浊,都是脏腑(肝脾肾亏虚)导致的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司职水谷精微运化和输布,是人体获取能量的根本;如果脾胃受损,则机体深入营养不足,身体不能充分濡养,则疾病接踵而至。

痛风的发生,也与脾胃功能而受影响。

李东垣指出:“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

脾脏在五行属土,肾属水,土乘水,脾病导致肾病,最终可诱发痛风。

而痛风与肝的关系,见《素问》中的记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肝主疏泄,而随年龄增长,肝气也随之衰弱,所以肝的疏泄功能减弱,水液/津液输布全身异常,水湿停滞,久而化热,湿热蕴结,进而湿热化痰,同样可以导致痛风发作。

所以,肝、脾、肾出现亏虚,则水液代谢紊乱,湿热蕴结,湿热性趋下,可下注与关节,发为痛风。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犯,远离肾结石。

#2021加油带头人#,说话间,2021年就剩短短几天了,今天平安夜,明天圣诞节,然后就到了2022年的元旦。2022除了坚持做科普,还能做点什么事情呢?心里牵挂着痛风者的苦辣酸甜,爽利大枣《2022年度开启痛风健康千名捐助援助计划》,如果您正处于尿酸高痛风反复发作困境,可私信回复“01”报名。为您一对一解惑答疑,科学有效降尿酸,远离痛风发作之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