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学科落地,与思维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如何展开?

 云哥7tz6c7y122 2021-12-25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培养学生中的核心作用。2020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育新小学部) 引入思维型教学,开设了“学思维”活动课程,并以此为抓手开启了“思维课程”的研究。

学校将“学思维”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理论引领、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思维型教学实施一年多以来,育新小学部的教师们在国家级、市区级课堂教学和研究论文比赛中捷报频传(海淀区获奖13人次,北京市获奖72人次,国家级获奖17人次)。 学校逐渐涌现出一批“理念超前、教艺精湛”的教学能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文章图片1

▲首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小学部教师

本文共4519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理念引领,点燃思维课堂的底火

育新多年来一直聚焦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思维的进阶。从2012年开始,学校启动了思维课堂的研究,在思维型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校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校本课程的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走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

文章图片2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校长付胜利

为开启“551”思维课堂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让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师专业能力再登新台阶。2020年9月,育新小学部引入思维型教学,并开设“学思维”活动课程。在校长付胜利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思维型教学实践研究。

“学思维”活动课程是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直接经验,历时20多年开发的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文章图片3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副校长王京波

在育新小学部副校长王京波看来,“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环节,它更多地指向于教师,而“学思维”活动课程更多地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进阶。

因此,“学思维”活动课程是对“551”思维课堂强有力的补充,两者是相互融合的关系,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优质地发展。

文章图片4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

为了切实推进思维型教学,在王京波的带领下,学校成立了“思维课程”核心组,吸纳了语、数、英、科、音、美等多个学科的56名优秀教师。“思维课程”组的首要任务是从理念上引领教师进行思维型教学的学习。

这一年多来,育新小学部举办了形式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思维型教学主题培训,包括思维型教学理论及实践、“学思维”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思维方法与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设计、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指导、校际研讨交流等。

文章图片5

▲思维型教学专家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和学习,教师们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需要把课堂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打造开放、思考、智慧的课堂,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如果把课堂比喻成培养学生的熔炉,那么先进的理论学习就成为了燃烧熔炉的底火。”“思维课程”核心组组长朱囡说。

转变观念,思维课程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学思维”活动课程引进之初,学校在各年级独立开设“学思维”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逐渐深入之后,王京波发现,如果将“学思维”课程与学科进行融合,学生在学科课堂情境中更容易获得思维的发展。

文章图片6

▲“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育新学校“551”思维课堂包含了“五有五思一核心”,将课程与学科进行融合也能进一步深化“551”思维课堂的各个环节,在学科教学中彰显思维含量。

基于此 ,在王京波的带领下,学校尝试将“学思维”活动课程与所有学科进行了深度融合,并从五个方面入手,对融合路径进行了系统的设计:

第一,选择“学思维”活动课程中与各学科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思维活动,巧妙嵌入到语、数、英、科、音、美、信息等多个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教材承载思维活动的重要作用,提升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含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文章图片7

▲教师给学生指导

第二,调整备课模板,实现研究专题与常态课堂的紧密对接。由骨干核心组成员设计新的备课模板,与学科教学设计模板比较,更加强调学情分析和思维能力目标的描述,分析各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结合学科课程,准确定位学科知识与思维的结合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基于学科课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目标和学情分析,研究单元、课时和环节学习目标,有效撰写思维能力目标。

第三,在假期中,“思维课程”核心组成员完成对所有《“学思维”活动课程》教材和《“学思维”活动课程三维解读手册》的研读理解,然后发给所有教师进行深入学习。结合本学科教材、《学思维活动课程》教材,梳理各学段、各学科的思维训练点和培养目标。

文章图片8

▲“学思维”活动课程三维解读手册

第四,在分析学科教材和“学思维”教材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选择一课时内容,完成新模板的教学设计。

第五,分阶段集体备课和课堂实施,每位教师按照计划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融合方案。

基于这样的路径,教师能够有效掌握思维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方法,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文章图片9

▲“思维课程”组教研活动

在“思维课程”核心组的基础上,学校又组建了“思维课程”科研核心组,这一团队的核心定位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思维培养作为抓手,开展学科思维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

例如,朱囡老师的课题《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借助对各种课程资源的分析,合理开发、重组、整合利用,使之成为改变教学方式的良好载体,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实践如下:

(1)学科内的课程资源整合。比如:整合内容相似、写作手法相像、同一作家的作品等课文,采用对比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

(2)学科外的课程资源整合。比如: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难易适中的绘本故事及视频资源,结合故事、图形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升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挖掘家长专业资源,借助家长课堂、开放日等契机,搭建家长与课堂之间的桥梁,丰富教育资源。

文章图片10

▲学生作品

(3)多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比如:语文课上让学生根据文本或听乐曲,画出想象的画面;信息课上引导学生利用画板程序,创作精美绝伦的图画。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需要开展头脑风暴,通过不同思维方式和理解过程的冲击与碰撞,形成对学习材料的全面认识。

朱囡认为,依托课题研究,可以实现学科课程观的转变,创新课程实施方案,提高学科课程质量,探索出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施策略。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教育科研、专家培训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图片11

▲学生活动

思维与学科的融合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王京波认为,“学思维”活动课程与学科深度融合是一种融合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选择、组合和优化,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教师如何选取“学思维”活动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与学科进行融合是因课而异的。以育新语文教师王艳梅的教学设计《月光曲》为例,这节课融合了“学思维”活动课程中快速联想的活动,在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美妙乐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流程如下:

1、回顾旧知。教师通过引用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

2、方法探究。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联想画面,再由画面联想到音乐。通过联想与想象建立音乐与文字的联系。

3、方法运用。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借助联想与想象,进行艺术表达。

4、评价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点拨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之间想象的共性与个性。

5、迁移巩固。教师布置任务: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文章图片12

▲《月光曲》授课现场

这节课是联想与想象思维训练课,通过联想与想象引导学生学习艺术表达,帮助学生建立艺术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读课文,想象画面之美”“关联音乐,体会想象之妙”“巧用联想,学习表达之法”三个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音乐与文字之间的双向关联。

文章图片13

▲学生作品

在语文教师乔婕看来,语文思维培养的价值在于发掘学习材料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而“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教材中的很多学习内容都特别适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力。

因此,教师可以找到二者之间关于思维训练提升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构建有效学习语文的思维模式。

文章图片14

▲课堂教学中

在王京波看来,“学思维”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让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活动进行思考、周密的策划;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的储备;此外,为了让活动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还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等。

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育新小学部的教师们收获了累累硕果,很多教师以“思维”为主题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市、区奖项,比如,李红岩的《中低年级小组学习方式与思维品质发展的探究》获北京市优秀论文一等奖;海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获北京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文章图片15

▲育新小学部教师获奖证书

除此之外,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获得了佳绩,例如,乔婕的《蜘蛛开店·续编》和孙金霞的《运动轨迹》分别荣获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特等奖和一等奖;在海淀区世纪杯录像课比赛中,有六位老师获得一等奖......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说:“知识是一条明线,思维是一条暗线,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能力把思维暗河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

文章图片16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

在育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征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孜孜以求地在学科中挖掘思维暗河,让思维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落地生根,让思维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未来,思维型教学将进一步渗透进育新教育发展的脉络中,使得全学科教师深度掌握学科思维方法,深化“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让学校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中一往无前。

作者 | 喻林娅

编辑 | 喻林娅

统筹 | 孙习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