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剃头凳

 芝润斋 2021-12-25

剃头这事,看似普通,也有文化。

剃头………

▲ 清代 柏木剃头凳(正面) 观复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清代剃头凳,可能很多人没见过,更没听说过。但它淡出我们的视野尚不足50年。

我们现在有很多理发店,过去并不普遍,所以就出现一种职业人——剃头匠,他们走街串巷去剃头。

剃头………

▲清代 剃头照片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这种凳子就是剃头时,客人坐在上面的。

剃头………

▲ 清代 柏木剃头凳 (侧面)观复博物馆藏

但是它并不仅仅供坐那么简单。这种凳子会在一侧安装抽屉,里面放置剃头的工具。

剃头………

▲ 清代 柏木剃头凳 (上面)观复博物馆藏

还有些在上面设置有钱孔,成了一个移动的钱箱。

剃头………

▲清末走街串巷的剃头匠

我们应该听过这句话“剃头担子一头热”。是说剃头匠在过街串巷时,肩扛的担子,一头是烧水的炉,热腾腾的,一头是剃头凳,凉冰冰的。这句话现在就引申化了,说只是一厢情愿。

剃头………

▲手持唤头的剃头匠

正如卖油的走街串巷要敲梆子,卖小商品的摇拨浪鼓……剃头的也有自己的响具,名为“唤头”,学名铁琴,行内称元宗。它是两块弧形条铁组成,一端相抵,一端结成一个柄。走街串巷时,剃头匠左手持唤头,右手持长钉,长钉从唤头中间划过,条铁便会震动发出嗡嗡的声音。大家习惯了,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哦,是剃头师傅来了。

剃头………

▲剃头

剃头虽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职业,但是也有自己的规矩。讲究“三不剃,三不鸣”。

三不剃。不为和尚剃,和尚都是修行之人相互剃;不为妇女剃,毕竟男女授受不亲;不为乞丐剃,过去蓬头垢面才是乞丐应有的样子,所以过去一旦不做乞丐了,必定会剃头修面焕然一新。

三不鸣。庙前不鸣,一来怕惊动神佛,打破寺庙安静,二来也是因为和尚不用剃头,进寺庙烧香的也忌讳在寺庙里剃头,所以剃头匠知道这里也不会有生意;过桥不鸣,会惊动水神,也忌讳在桥上剃头,阻碍通道,存在隐患;同行前不鸣,怕打扰同行生意,所谓“行对行,不响唤头”即是此理。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繁华,这些旧行当在我们的记忆中越走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