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施于外

 直尾昂述 2021-12-25

形施于外:

知汤药:

黄帝问岐伯曰:

病之始生

极微极精

先于皮肤

今良工

皆称曰病成

名曰逆

针石不能治也

良药不能及也

今良工皆

得法守数

亲戚兄弟远近

音声日闻于耳

五色日见于目

病不愈者

可谓不蚤

精,有而不虚

但有病在皮肤

微小精实不虚

若不疗者,定成大病

所以良工,称为病成

以其病者

精志眷慕于亲戚

耳目玩乐于声色

日久病成,不可疗也

由其不破于脆①微也

平按:

《素问》“法病”作“夫病”;

“必先舍”作“必先入结”;

“持法”作“得其法”;

“可谓”作“何暇”

新校正云:

按:别本暇作谓

注“有而不虚”

原钞作“有而虚不”

原校作“不虚”

“精实不虚”

“虚”字袁刻误作“无”

①“脆”,萧本原作“脃”

考仁和寺本,作“脆”

考《玉篇·肉部》:脃,同脆

今依仁和寺本改

岐伯曰:

病为本

工为标

标本不得

邪气不服

此之谓也

若本无病,亦无疗方

有病为本,然后设工

以病为本,以工为末

标,末也

风寒暑湿所生之病,以为本也

工之所用针石汤药,以为标也

病与工,相契当者,无大而不愈

若工病,不相符者,虽微而不遣

故曰不得

邪不服也

黄帝问曰:

不从豪毛而生

五脏阳伤以竭

有病不以

风寒暑湿邪

袭于豪毛腠理

入而为病

五脏伤竭

此为总言

平按:《素问》

“有”上无“病”字;

“生而”作“而生”;

“伤以竭”作“阳以竭也”

新校正云:

按:全元起本及

《太素》阳作伤

义亦通

津液虚廓

肾伤竭也

廓,空也

平按:

“虚廓”《素问》作“充郭”

“廓”袁刻误作“廊”

其魄魄独

心伤竭也

平按:

“其魂魄独”

《素问》作

“其魄独居”

孤精于内

气耗于外

虽有五脏之精

外少吐纳之气

耗,少也

肺伤竭也

形别不与衣相保

皮肤不仁

不与衣相近

脾伤竭也

保,近也

平按:

“形别不与衣相保”

《素问》作

“形不可与衣相保”

此四亟

急而动中

气巨于内

形施于外

治之奈何

四候即是,五脏伤竭

病生于内,故曰动中

亟,数也

是为五脏

大气数发

病生于内

病形施外

疗之奈何

平按:《素问》

“亟”作“极”;

“巨”作“拒”

注:

“巨”,大气也

应作“巨”

袁刻作“拒”

岐伯曰:

卒治权衡

卒,终也

权衡,脏腑阴阳二脉

病从内起

终须调于脏腑

阴阳二脉

使之和也

平按:

《素问》作“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宛陈,恶血聚也

有恶血聚,刺去也

茎微动中四亟

肾间动气得和

则阴茎微动

四竭得生

故本标得

邪气服

平按:

《素问》“茎”作“□”

新校正云:

《太素》□作茎

与此正同

“动”下无“中”字;

“亟”作“极”

湿衣缪处

以复其形

缪,异也

衣肉不相保附

故曰缪处

调之既得

肾气动已

衣肉相得

故曰复形

平按:

“湿衣缪处”

《素问》作

“温衣缪刺其处”

开鬼门

五神通之者

洁静府

洁,清静也

心之不浊乱

精以时

命门所藏之精既多,以时而有

服五汤,有五疏,修五脏

五汤,五味汤也

药有五味,以合五行

相克相生,以为补泻

五气得有疏通,以修五脏也

平按:

《素问》“五汤”作“五阳”

“有五疏,修五脏”作

“已布疏,涤五脏”

精自生

形自盛

骨肉相保

巨气乃平

黄帝曰:善哉

肾间动气

人之生命

气和精生

精生形盛

形精既盛

骨肉相亲

大气平和

病形虽成

疗之有验

平按:

注下“精生”

“精”字袁刻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