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许三观卖血记》

 新用户9793ddzn 2021-12-25

编者按:新一轮课前演讲又开始了,学生郑涵予推荐阅读余华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他读出了小人物的苦难命运,也读出了温情与希望,还读懂了“八角三分钱”所承载的沉重。

当然,这本书可读出的远不止这些。

兹录于此,与诸位共享。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作家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

我有幸读过余华的几部作品,如《兄弟》和《文城》。余华的作品总是大胆,语言直白,充满了现实色彩。他擅长以上世纪的历史为背景来写作,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常常描写在底层努力生存的小人物,通过这些小人物,读者可以窥见历史的缩影。

在余华的书中,我看到的最不缺的,似乎就是苦难,如《兄弟》《文城》等都是以悲剧结尾,但今天我推荐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本让我觉得比较温暖的书。

许三观是农村人,一次偶然,因为好奇跟随村里两个前去卖血的人一道卖了第一次血,并且用卖血所得的这一笔钱娶了媳妇,生了三个儿子,一乐二乐三乐,但一乐并非亲生,其中弯弯绕绕,大家可以去书中探寻。

如果说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因为好奇,那么后面的多次卖血都是身不由己。

第二次,一乐打伤人,为赔偿医药费而卖血;往后,三年饥荒为饱腹而卖血,文革为改善生活卖血;为了招待二乐的生产队长卖血,为一乐治病卖血……但是,没有一次,许三观是为了自己去卖血。

多次卖血让许三观老的很快,身子也变得虚弱。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但在这时候,只有卖血才能解决问题。

许三观听卖血的人说吃炒猪肝和温黄酒可以回血,于是,炒猪肝和温黄酒就他最大的心理安慰,好像吃了这些,败坏的身体就会变好。

所以,每次卖完血,他都会去到饭馆里,模仿着之前卖血的人说的话: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

到了第十二次,当他终于老了的时候,他路过酒馆,单纯只为了想吃一次黄酒猪肝,他想卖血,却得知因为自己太老了,血早已没有人要了。他的每一次卖血,几乎都是为了家人可以活下去,卖血是在生活困顿下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然而,最后,当他终于想为自己卖一次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太老了,他的血再也卖不出去了。

生活像一根针管,不断抽取着许三观血管里的血液,也几乎抽干了他的最后一滴血。

但直至最后,许三观担心的仍是没血卖了,家里该怎么办!

书中的悲苦与温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许三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看来,他无知。他认为卖血可以使身子骨更结实,卖血前要喝八大碗水,这样流出的血会更多,他认为卖血后吃猪肝和黄酒可以回血。

他好面子。卖完血后要装作熟客一般来一句:黄酒要温一温。

他怯弱,被邻居议论一乐并非亲生时一言不发。

但他又对妻子疼爱,对儿子喜爱,对家庭有担当。当他给一乐治病时,书中是这样写的:“他每隔三五天就卖一次血,频繁的卖血让他冷的直哆嗦,连睡着的猪也被他冰醒。”

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但正因此,才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故事的发展就像慢慢展开的卷轴,不张扬,没有特别描写困苦的生活,只是细微的诉说着,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社会生活面前的选择挣扎和担当。

身处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许三观们既难过又无奈,小人物的命运,充满了悲苦,对他们来说,活着已经是拼尽全力。

但这本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温情和希望。书的结尾,许三观一家过上了好日子,不再需要卖血,也能吃到炒猪肝和温热的黄酒。

这温情是生活困苦时,一家人的相互扶持,只要有这份温情,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人都能不失韧性的活下去。许三观对许玉兰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你嫁给我以后,我会疼你护着你,我会经常让你一个下午就吃掉八角三分钱。

人生而渺小,又生而伟大。

希望大家细细品读这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