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材料从作文教学讲起,我们就也从作文教学讲起。 我们先承认一个大前提:这个世界的解决方案总是应对着某个问题而诞生的。 作文教学有两种解决方案,相应地,分别解决的是两个问题。 1、“格式化的道路”派。 这一派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作文没有逻辑,意识流式写作,没有层次和章法,令人费解,不知道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没有章法和格式,让人一头雾水。 记叙文写作,也是需要章法的。 书面表达跟口语表达是不一样的。 口语表达,可以是碎片式的,跳跃式的。 口语表达往往发生在互动中。 双方可以通过互动不断补充信息。 书面表达往往是信息的单方输出,尤其是文章类。 文章里的信息呈现,就需要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易于理解。 格式派为社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格式派是实打实的功利主义:有用才是王道。 将来同学们写工作汇报,写论文,写产品说明,写课题······,都需要格式。 作文教学怎么能不教“格式”呢? 哪怕是从考试得分的角度看, 格式派也应该拿100分。 格式派也许不能保证满分, 但是, 绝对能提高平均分! 在目前这种强调平均分的教学环境下, 格式化的作文教学能更快地提分,提高班级平均分。 所以,格式化的道路,是对的。 2、“真实与创造”派。 这一派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作文中的形式主义盛行,空话套话满天飞,小小年纪,满嘴之乎者也,甲乙丙丁,睁着眼睛说胡话,写着连自己也不信的文章。 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的煎熬。 学生写得艰难,老师读得冒火。 学生作文似乎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在社会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表达。 社会不需要这样的表达。 作文成了仅仅为课堂、为考试而存在的一种存在。 这种存在还不能滋养心灵、提高思维品质。 甚至,假大空的流行还起到了败坏心灵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文? 我们为什么要教这样的作文? 真实,才是作文以及一切文章的灵魂。 主张和强调真实,不但可以让作文教学成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而且可以滋养心灵,培养思维品质。 在真实写作中因势利导,才是教学本来的模样。 作文教学就是“做人”教学, 培养人,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在越来越强调个性的今天,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代变了。 社会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已经跟工业化时代不同。 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我们没有那么多格式化的工作任务, 我们更需要的是个性化发展和创新人才。 唯有让学生保有真我,才能更少地泯灭创新人才。 在作文教学中主张真实,鼓励创造,就是在保护个性,保证创新的土壤。 哪怕从考试拿分的角度看, 主张真实和创造也是对的。 所有的满分作文,都包含真实和创造的因素。 高分作文都是带着那么一点个性的。 让所有人的作文得分都差不多,是可怕的教学目标。 作文考试是一个必然会体现差距的项目。 作文和作文的不同,就像人和人的不同一样正常。 我们将来都是要靠自己的长板吃饭的。 教育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因材施教是大趋势。 所以,真实与创造,是对的。 【总结】 以上是讲作文教学。 中心思想是一条:区分不同情况。 不要笼统地就概念谈概念。 我们没有那么高的理论素养,可以把大问题讲清楚。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见识之内,给命题添加条件,给概念划定范围,把具体问题讲清楚。 生活中的“出格与入格”问题,可以参照作文问题来谈。 你的作文只需要谈一个问题。 假如你想写议论文,那么: 写“出格”,把“入格”假想为辩论对手; 写“入格”,把“出格”假想为辩论对手。 守住自己的概念和命题,就能说清楚。 这里的“格”,你理解为“套路”,就能打开思路了。 生活中,我们学习“做事”,就会遇到“套路”问题。 各行各业,都有“套路”和“反套路”。 也就是“入格与出格”。 套路,好像有贬义,在我们这里是中性词。 反套路,也是中性词。 入格与出格,你也要看作中性词。 作文不限文体,可写的很多,不是一定要写议论文。 内容上,形式上,你的可选项很多。 我主张写“真实与创造”的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