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解读:出格与入格

 圩岸学堂 2021-12-25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 分)

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曾引起许多人的探索,但归纳起来却不外乎 两大流派,一派主张“作文如铸模”,“无模不成文”, 强调走格式化的道路:另一派则主张“文无定法”,“体有万殊”,强调真实与创造。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有时候需要出格,有时候需要入格。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央草解读

材料从作文教学讲起,我们就也从作文教学讲起。

我们先承认一个大前提:这个世界的解决方案总是应对着某个问题而诞生的。

作文教学有两种解决方案,相应地,分别解决的是两个问题。

1、“格式化的道路”派。

这一派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作文没有逻辑,意识流式写作,没有层次和章法,令人费解,不知道文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尤其是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没有章法和格式,让人一头雾水。

记叙文写作,也是需要章法的。

书面表达跟口语表达是不一样的。

口语表达,可以是碎片式的,跳跃式的。

口语表达往往发生在互动中。

双方可以通过互动不断补充信息。

书面表达往往是信息的单方输出,尤其是文章类。

文章里的信息呈现,就需要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易于理解。

格式派为社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格式派是实打实的功利主义:有用才是王道。

将来同学们写工作汇报,写论文,写产品说明,写课题······,都需要格式。

作文教学怎么能不教“格式”呢?

哪怕是从考试得分的角度看,

格式派也应该拿100分。

格式派也许不能保证满分,

但是,

绝对能提高平均分!

在目前这种强调平均分的教学环境下,

格式化的作文教学能更快地提分,提高班级平均分。

所以,格式化的道路,是对的。

2、“真实与创造”派。

这一派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作文中的形式主义盛行,空话套话满天飞,小小年纪,满嘴之乎者也,甲乙丙丁,睁着眼睛说胡话,写着连自己也不信的文章。

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的煎熬。

学生写得艰难,老师读得冒火。

学生作文似乎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在社会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表达。

社会不需要这样的表达。

作文成了仅仅为课堂、为考试而存在的一种存在。

这种存在还不能滋养心灵、提高思维品质。

甚至,假大空的流行还起到了败坏心灵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文?

我们为什么要教这样的作文?

真实,才是作文以及一切文章的灵魂。

主张和强调真实,不但可以让作文教学成为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而且可以滋养心灵,培养思维品质。

在真实写作中因势利导,才是教学本来的模样。

作文教学就是“做人”教学,

培养人,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在越来越强调个性的今天,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时代变了。

社会对“标准化人才”的需求,已经跟工业化时代不同。

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我们没有那么多格式化的工作任务,

我们更需要的是个性化发展和创新人才。

唯有让学生保有真我,才能更少地泯灭创新人才。

在作文教学中主张真实,鼓励创造,就是在保护个性,保证创新的土壤。

哪怕从考试拿分的角度看,

主张真实和创造也是对的。

所有的满分作文,都包含真实和创造的因素。

高分作文都是带着那么一点个性的。

让所有人的作文得分都差不多,是可怕的教学目标。

作文考试是一个必然会体现差距的项目。

作文和作文的不同,就像人和人的不同一样正常。

我们将来都是要靠自己的长板吃饭的。

教育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因材施教是大趋势。

所以,真实与创造,是对的。

【总结】

以上是讲作文教学。

中心思想是一条:区分不同情况。

不要笼统地就概念谈概念。

我们没有那么高的理论素养,可以把大问题讲清楚。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见识之内,给命题添加条件,给概念划定范围,把具体问题讲清楚。

生活中的“出格与入格”问题,可以参照作文问题来谈。

你的作文只需要谈一个问题。

假如你想写议论文,那么:

写“出格”,把“入格”假想为辩论对手;

写“入格”,把“出格”假想为辩论对手。

守住自己的概念和命题,就能说清楚。

这里的“格”,你理解为“套路”,就能打开思路了。

生活中,我们学习“做事”,就会遇到“套路”问题。

各行各业,都有“套路”和“反套路”。

也就是“入格与出格”。

套路,好像有贬义,在我们这里是中性词。

反套路,也是中性词。

入格与出格,你也要看作中性词。

作文不限文体,可写的很多,不是一定要写议论文。

内容上,形式上,你的可选项很多。

我主张写“真实与创造”的作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