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思邈谷糠疗疾病

 新用户5616Y0eR 2021-12-25

孙思邈,今陕西省铜川市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将诊病方法总结为:“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诊病时,“胆大”是要自信和勇气;“心小”是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智圆”是指诊查病人要圆活机变,不得拘泥;“行方”是指大夫不可贪名、不应夺利。孙思邈治疗脚气病的故事充分反映了他大胆观察假设、小心对比取证的诊病态度。

脚气病始见于晋代,起源于岭南地区,逐渐向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蔓延,但为数稀少。隋至唐初开始越过长江,蔓延至北方,至唐代广泛流行于中国全境。在脚气病刚传到长安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当时有几个富商身患一种奇怪的病,主要表现为脚和小腿渐渐浮肿,全身肌肉酸痛麻木,身倦乏力,按照气虚、血虚治疗均不见效。

有一天,严太守因患脚气病而请孙思邈治疗。初始,孙思邈也是常规处方开药,病情不见转机。他决心查找到具体病因。经过仔细观察,孙思邈认为脚气病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于是,他和严太守商议,希望能够住在严府继续查找原因,严太守欣然应允,召人为其安排了住处。经过十几天的仔细观察,孙思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严太守的贴身家僮同样精神萎靡不振,下肢浮肿,只是比严太守稍轻些。孙思邈百思不得其解,他又到厨房内调查,厨师说严太守不喜欢大鱼大肉,但他对粮食特别讲究,派人将米面反复加工精碾细磨后才吃。“难道这疾病跟吃食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孙思邈又去拜访了其他几位有相似症状的富商,发现他们都有喜食精粮的习惯。由于大米作为主食刚刚在长江以北普及,有钱人吃精粮之风流行。经过反复观察思考,孙思邈终于确定病因在于精粮脱去了外面的稻壳。孙思邈立即建议严太守将每日主食全改成粗粮糙米,并且将一些细谷糠、麦麸皮煎水服用,半月之后这种疑难病竟神奇地康复了,病人精神好转,浮肿也全部消退了。消息一传出,富商们纷纷改变饮食习惯,吃上了粗粮,果然脚气病纷纷痊愈,长安城内外市民顿时一片震惊!

图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脚气病为维生素B1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减退、异常,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常伴有下肢浮肿、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补充维生素B1及长期进食糙米即可预防脚气病的发生。通过仔细观察、大胆对比,孙思邈在不知道维生素为何物的唐代就发现了脚气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不仅如此,孙思邈还发现可以使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羊的甲状腺来治疗大脖子病,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砷剂治疟疾,创立“阿是穴”,倡导建立妇科、儿科,发明了导尿术等等。

本文节选自《名著传说寻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