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第一讲——囟门、百会、绝骨、三阴交(八) 我碰到一个练拳的,教授这个咏春拳,他经常烦躁睡不着觉,后来越练拳越烦躁,不练功夫又不长,练了觉又很难睡,他就天天倒立半小时,他由刚开始倒立五分钟,到后面能倒立半小时,他只要这半小时倒立一倒完,整个人身体都很调畅,长时间不生病。 他问,是什么原因? 我说,应该是练武的人呢,这个气焰容易嚣张,你一倒立以后呢,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一念间颠倒颠。 所以这个道理呢,比这往后走,倒走呢,对身体更有好处,当然更适合年轻人。 《针灸大成》讲,百会主忘前失后,前面要做事情忘了,后面要干什么,也忘了。 我们前面讲过,转头即忘的,这七种过恶深重之相。 百会,你慢慢就会记得,你慢慢就会变得越来越会。 所以心神恍惚,心力不足,百会。这《针灸大成》讲的。 脱肛,百会。《针灸大成》讲。 ![]() 所以百会呢,不单治这个卒暴中风的,我跟你讲,功用太广。 《肘后歌》讲到呢,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阴核就是疝气之类的,或者这个身体长这个包块,突然间出现的,你百会一下去,这个妙穴相当惊人,这个效果,。 《席弘赋》上讲: 小儿脱肛患多时, 先灸百会次鸠尾。 咽喉最急先百会, 太冲照海及阴交。 小孩子,你看先天发育不良,这肛门拉大便,脱出来,百会烧艾条,立马提起来。 所以这个百会是很重要的。 《普济方》上讲,北人生子,灸百会,防他日惊风。 这北方人呢,她生这个孩子,出来以后呢,母子都可以灸百会,他日也不会受风,也不会受惊。 ![]() 所以百会它是人悬命于天的一个要穴,它的保健作用非常重要。 这个脚气呢,我跟你讲,这是有案例的,当时孙思邈治一个太守,这太守得了脚气病,屡治乏效,也请了很多医生。 孙思邈就不服了,一个医生应该有对疾病不服气,敢挑战它的这科学家的精神,挑战权威。 你看他怎么挑战,这个富翁脚胫浮肿,浑身肌肉酸疼麻痹,身体乏力,精神不振,下肢裂开来,都流水了,很危险,孙思邈干脆为了查明病因,像这个包拯,南侠展昭,为了这个查明病因,福尔摩斯探案,这个狄仁杰办案,必须深入这个案发现场。 我们治病有的时候呢,有些根源性的没有彻底治愈,因为我们没有到案发现场,这医案这医案发作的现场,你没有跟病人在一起,有些微细之处,你没看到。 ![]() 他发现太守家里,吃的粮食呢,必须要反复把它炮制变得精致,就是做得太精了,那些带一点点微壳的都去掉,最喜欢吃精粮,结果呢,吃精粮的他的仆人也得了脚气病。 他就想,平民百姓,都是吃这个带糙米的,这壳呢,它就有利水走水的作用,这些实,它就能够补益补充,你补益补充太过了,你没有这些壳去利。 他就想到呢,好,可以改造成粗粮糙米,将这个细谷糠啊,麦麸皮啊,煮水。 这个太守吃了半个月,脚气全部康复,那些仆人下人也全部按照这个吃法,全部消退。 ![]() 消息一传开,长安城内市民一片震惊,赞扬孙思邈,真天下神医。 因为从此呢,脚气病,自孙思邈以后就不怕了。 现代研究说,这个谷壳,糙米表面有什么维生素这些啊,有这些作用。 其实孙思邈,他不是用这思想,他是用以皮走皮的,可以排水的。 所以人不可以过度吃这个精粮,我从这个案例看到了,这中医家要有什么?跟病人同吃饭,同住宿,共环境,像现代的查房啊,这个观察,观察他的言行举止,看他的饮食结构,好多病因病根,就是埋藏在饮食里头,跟这个行为习惯里头。 我们要挖病根,孙思邈挖到了。 所以孙思邈对中医呢,起码有二十大贡献,这个治疗脚气病是一个,自他手中以后,中国人对脚气病就不再担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