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文献分析的针灸治疗湿疹的取穴及刺灸方法规律探讨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12-25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湿疹的选经取穴及刺灸方法规律,为临床治疗湿疹提供选穴及刺灸方法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以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数据库为检索源,中文数据库以“(主题=湿疹并且主题=针灸)或者(主题=湿疹并且主题=针刺)或者(主题=湿疹并且主题=艾灸)”或者(主题=湿疹并且主题=刺络放血)或者(主题=湿疹并且主题=穴位注射);外文数据库以(主题=eczema并且主题=acupuncture)或者(主题=eczema并且主题=moxibustion)为检索条件,检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相关文献,对针灸疗法治疗湿疹的腧穴选择、经脉分布、腧穴使用频次及常用刺灸法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针灸疗法治疗湿疹的选经取穴及刺灸方法规律性。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13篇,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的临床文献141篇,涉及病例总数7329例。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选经取穴规律:(1)使用频率最高的15个腧穴依次是


曲池(83次)、血海(69次)、足三里(60次)、三阴交(50次)、阿是穴(48次)、合谷(36次)、肺俞(31次)、大椎(29次)、脾俞(26次)、膈俞(22次)、阴陵泉(18次)、太冲(11次)、长强(11次)、肾俞(10次)、委中(8次)。


(2)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的经脉分布情况:以足太阴脾经(137次)、手阳明大肠经(119次)最多,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97次)、足阳明胃经(60次)、督脉(40次)、足厥明肝经(11次)。(3)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的部位分布情况:以下肢(216次)最多,其次是上肢(119次)、背部(108次)及腰臀部(21次)。


(4)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的特定穴类属情况:

以合穴(169次)最多,其次是交会穴(90次)、下合穴(68次)及背俞穴(67次),其中合穴的应用在湿疹的针灸治疗中占有很大优势。2.刺灸方法规律:141篇文献中涉及多种针灸疗法,以穴位注射法(48篇)、毫针法(46篇)及刺络放血法(33篇)3种疗法应用最广、疗效最为肯定,且综合疗法应用较广,疗效更佳。



3.湿疹不同病期的取穴规律及刺灸方法规律(1)湿疹不同病期取穴规律:治疗

急性湿疹,以大椎(7次)、曲池(7次)、血海(7次)3穴较为常用;

治疗慢性湿疹,以

曲池(40次)、血海(35次)、足三里(30次)3穴较为常用。


(2)不同病期刺灸方法规律:

治疗急性湿疹,以毫针法(7篇)及刺络放血法(5篇)较为常用;

慢性湿疹,穴位注射法(29篇)较为常用。


4.湿疹不同证型的取穴规律及刺灸方法规律

(1)湿疹不同证型的取穴规律:

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以曲池(13次)、合谷(10次)、血海(9次)、大椎(7次)4穴较为常用;

治疗脾虚湿盛型湿疹,以三阴交(8次)、血海(7次)、足三里(7次)、曲池(6次)、脾俞(6次)5穴较为常用;

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以血海(14次)、曲池(10次)、三阴交(10次)、足三里(9次)、膈俞(8次)5穴较为常用。

(2)湿疹不同证型的刺灸方法规律:治疗湿热蕴肤型、脾虚湿盛型及血虚风燥型湿疹,均常选用毫针法(13篇、10篇、14篇)。

结论:

1.针灸治疗湿疹多选取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等经脉的腧穴。

2.针灸治疗湿疹常选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经穴及阿是穴。且常因病期不同、证型不同而选穴有异。

3.针灸治疗湿疹常用的刺灸方法是穴位注射法、毫针法及刺络放血法。且常因急、慢性湿疹的不同,证型的不同而酌情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