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经穴规律研究

 沧海八啸 2019-03-11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系统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研究其经穴应用规律,指出穴位贴敷治疗本病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穴规律,优化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腧穴配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选择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腧穴归经、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及处方取穴。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93首,涉及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对是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支持度最高的是大椎-肺俞,聚类分析显示可分为4类群。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腧穴为主,取穴以背部腧穴为主,肺俞、大椎、脾俞、肾俞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组合。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以鼻塞、鼻痒、喷嚏及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哮喘的高危因素,过敏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穴位贴敷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传统穴位贴敷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简便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规律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以期精简取穴提高疗效。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简称系统)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款专业医案管理与服务软件,该系统是基于大量中医药数据库研究、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及中医药本体术语研究基础上研发设计的。本研究基于该系统数据挖掘分析的功能,对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选用的腧穴进行分析,总结穴位贴敷治疗该病的经穴规律,论述如下。

GIF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987—2017年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以“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鼽”和“穴位贴敷”为检索词。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献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且为中文文献;②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的过敏性鼻炎患者;③治疗方法为穴位贴敷,可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④处方穴位明确。

排除标准:①综述及理论探讨类文献;②个人经验或病案报道、动物实验研究文献;③内容相似或重复发表的文章只取1篇;④临床研究病例少于30例的文献。

1.3  数据规范与录入

将纳入研究的针灸处方中涉及的腧穴,依据《经络腧穴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中的腧穴名称进行规范。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将数据录入Excel表,并由双人对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将Excel表上传至系统。

1.4  数据分析

对处方选用腧穴的归经分布、在人体各部的分布、处方腧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并配合采用该系统集成的“分析与挖掘”功能,规范数据后进行分析,包括腧穴频次分析、关联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通过以上技术实现以频次分析、腧穴归经及在人体分布为核心的显性规律分析,及以穴位关联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为核心的隐性规律挖掘。

GIF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最终纳入文献93篇,涉及针灸处方93首,腧穴39个,总取穴频次476次。

2.2  描述性分析

2.2.1  频次统计对93首针灸处方进行腧穴频次统计,得到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腧穴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有13个,排名前10位的腧穴分别是肺俞、大椎、肾俞、脾俞、风门、膏肓、膈俞、膻中、心俞、足三里。见表1。取穴频率为频次÷总处方数。

2.2.2  选用腧穴的归经总频次对39个腧穴进行归经统计分析,按照各经腧穴总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共涉及8条经脉,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总频次最多。见表2。取穴总频次比例为腧穴总频次÷总取穴频次。

2.2.3  选用腧穴在人体分布的取穴总频次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背腰部腧穴为主,肺俞的取穴频次最高,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肺脏密切相关,肺俞是肺气输注于背部之所在。以背部腧穴为主体现了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指导下近部取穴的原则。见表3。取穴总频次比例为各部取穴总频次÷总取穴频次。

2.2.4  处方取穴情况对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93首处方中所用腧穴数目进行分析,处方选用腧穴个数最少取穴2个,最多12个。总体而言,处方腧穴个数在3~6个,其中以5个腧穴组成处方所占比例最高,处方取穴配伍少而精,便于临床的应用。见表4。所占比例为处方数÷总处方数。

2.3  关联分析

对93首针灸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设置信度>0.60,支持度>0.25,置信度表示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关联腧穴按照置信度从高到低排序,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腧穴共6组,分别为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见表5。

2.4  穴对分析

设置置信度>0.60,支持度>0.30,按照同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见表6。其中同现频次>30的穴对排名前5位的穴对是大椎-肺俞、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脾俞-肾俞,5个最常用穴对共涉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两条经脉。

2.5  聚类分析

对取穴频次排名前10位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4类,分别为大椎、脾俞-肾俞-肺俞、风门-膏肓、膈俞-心俞-膻中-足三里。见图1。

GIF

3  讨论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所选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主,足太阳膀胱经自头至足循行于人体后部,为人体最长、分布最广的经脉,其阳气最盛,可抵御邪气侵袭,是人身之藩篱。背俞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应用较多。督脉属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之海”,全身阳经均与督脉相联系,乃人体阳气之总纲。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部位相邻,经脉相连,功效相辅相成,故在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应用最多。

处方选穴数分析结果表明,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取穴组合少而精,以3~6个穴位为主,5个腧穴组成的处方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应用方便。所取腧穴主要分布于背部,与肺相邻,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及“从阳引阴”的治病思想。

关联分析显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组合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腧穴共6组,分别为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肺俞、大椎-脾俞-肺俞、大椎-肾俞-脾俞-肺俞,大椎-肺俞(支持度最高),7个常用组合中均有肺俞的应用。过敏性鼻炎多由肺气虚寒、复感寒邪而诱发,且与脾、肾密切相关。肺俞、脾俞、肾俞皆为背俞穴,均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部位,选用上述穴位,可调节相应脏腑之气,从阳引阴,调节阴阳平衡以发挥疗效。大椎穴属督脉,全身阳经与督脉交会于此,为诸阳之会,功可温阳散寒、补肺益气。以上4穴亦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取穴频次最高的4个腧穴。聚类分析结果适宜指导临床不同证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足型均可配伍脾俞-肾俞-肺俞组合,大椎、风门-膏肓组合适宜肺气虚寒型,若气虚症状明显可配合膈俞-心俞-膻中-足三里组合。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责任编辑:胡春雨

本文所用某些图片(或加工前原图)来源于网络,若有疑似侵权行为,请确认后与我们联系,届时将予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