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瓶山茶叶产业发展极简史

 石门仙山茶行 2021-12-25

壶瓶山镇由江坪、中岭、泥沙和南坪四个小乡合并而成,在历史上,东山峰和南北镇亦属壶瓶山管辖,这两地的茶叶发展史亦可归属于壶瓶山茶叶发展史。

以清代同光年间为界(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此之前,大壶瓶山地区有茶叶,但农户以做手工的白茶为主,多供自用,不属于商品经济,亦无知名茶叶品牌。

光绪初年,广东商人林子成(又名林紫宸、林朝登)、卢次伦等到湘鄂边境的九台山(即现在湖北鹤峰县铁炉乡万寺坪村,毗邻南镇安家村)开采铜矿,广东商人在九台山一带开矿有成,后因地界产权及劳资纠纷争端,最终引起双方械斗,酿成血案,铜矿因此解散,引发官方通缉,广东商人又不愿离开本地,遂隐居以九台山为中心的五峰、鹤峰、石门一带,林氏避居五峰采花乡(见长阳县志,当时采花乡属于长阳)、卢氏避居宜沙(壶瓶山集镇),均改行做茶叶生意。

清官渡远眺九台山(今天鹤峰万寺坪),即上图右上方有风电机处

清光绪11年(1885年)续修的《鹤峰县志》在“物产”章节中有一段记载:“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即鹤峰州),采办红茶”。依《鹤峰县志》的记载,林卢等广东商人很可能在经营铜矿之前,就鹤峰及毗邻的泥市区一带已经发动村民改制红茶,然后以“泰和合”的名义做茶叶生意,对此,有泥沙本地故老所说的卢氏一位女性前辈资助其做茶叶生意的故事为证。

卢次伦避居宜沙期间,可能经过周密的考察,认为在宜沙建茶厂专营茶叶生意前景较好,于是在安徽请来祁红制茶师傅,专制红茶。

经湖北宜都宜红研究人员曹绪勇等在五峰、鹤峰、石门、广东珠海唐家湾镇上栅村卢次伦故乡等地多方考察的结果显示,卢次伦,名有庸,字万彝,号次伦,约生于1843年前后(生卒年月谱书无载,其父卢羽仪卒于道光庚戌年(1850年),与其母黄氏结婚仅九年,其母黄氏时年仅三十,育有卢次伦等三子,所以卢次伦应生于1842、1843年前后。卢次伦初娶黄氏无出,续弦许氏,生子二,长子卢清,号月池,次子卢瀛,号墨林,吴恭亮所著《卢次伦传》中关于卢氏的人际关系有误处甚多。

卢氏谱书记载

卢次伦在宜沙建“泰和合”茶号,经营宜红茶,林子成等广东商人很可能亦参股其中(鹤峰县志中有“林紫宸建英商泰和合茶号在各主要产茶区设分庄,收购毛红茶,在石门泥市建精制厂”之记载),而且卢的堂叔卢阜华在汉口经营茶叶生意,规模较大,亦很可能对卢次伦的茶叶生意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见曹绪勇等研究人员赶赴珠海调查的结果)。

约于1890年前后几年,卢次伦在宜沙周边茶区收购红茶卖往汉口,获利颇丰,于1892年到1894年,购买宜沙的松柏坪地块建起规模恢宏的“泰和合”茶号,并定茶叶品牌为“宜红”(因制作地为宜沙),此后宜红茶产量逐年上升,鼎盛时期接近三十万斤,从业人员超过6000,仰其生息者多达数万,运输船只百余只,骡马上千匹,后来经英商怡和洋行出名买办品鉴后,列为中国红茶第二位,从此名扬海外,有海国流芬之誉,泰和合茶号后期实际掌舵人为卢氏长子卢清,号月池,所以后期人多称月池公。

泰和合茶号

泰和合鼎盛时期,又出资修建鹤峰、五峰、石门至津市的石板路数百里,疏浚河道百余里,又置义渡及桥梁数十余处,又于宜沙大兴义仓、义学等公益事业,壶瓶山长岭村及剩头鹞儿岩处的石板路至今保存完好。

进入民国期间,治安混乱,泰和合屡遭哥老会等会匪抢劫,生意大受影响,加之宜红主要出口区域的欧洲当时正是一战期间,导致泰和合茶号的经营举步维艰。卢氏等高层经过长时间考虑,最后决定于1917年关门歇业,随后返回广东原籍。

泰和合歇业后,卢氏门人张佐臣、吴习斋、熊纯臣等又于所街成立了“鹤顺昌”茶号,继续生产红茶,后因张氏私心自用及火灾等原因关门,1930年左右,吴习斋等出技术,其族叔吴运襄、吴际炎父子等出资,于宜沙中街成立了“尉华隆”茶号,鼎盛时期工人达到上千,后于1948年关门!

解放后的1951年4月,经中茶公司同意,湖北宜都茶厂于泰和合旧址成立了“中国茶业公司宜都红茶厂泥沙手工厂”,作为宜都红茶厂的一个分厂,负责常德茶区及部分鹤峰茶区的的红茶精制工作,成品经水路亦运往汉口,统一交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均以“宜红茶”的名义出口至苏东地区。(所以说,宜红现兴盛于湖北,有其历史源由,不过源于壶瓶山这亦是历史事实)

1953年10月,泥沙手工厂划归湖北省茶业公司管理,1956年8月交湖南省采购厂,1958年茶厂迁往石门县城,1959年石门茶厂建成投产,泥沙手工厂成为石门茶厂下面的一个红茶初制车间。

计划经济年代,壶瓶山红茶生产的一般模式是农户初制、交给供销社收购、供销社然后统一交给石门茶厂精制后出口,80年代泥沙区供销社红茶收购量亦仅1220担,时价约73万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东剧变的原因,国内红茶出口遭受严重打击,石门茶厂破产,壶瓶山茶叶生产转型以绿茶为主,不过在壶瓶山一直还是保留着正宗的宜红茶制作工艺,还是有少数茶厂能做品质优良的红茶。

宜红之父——林子成

林子成鹤峰州铜矿官司田野调查纪实

“宜红茶”源流考

关于卢次伦创办泰和合宜红茶的另外一个传说

一封台湾来信曝料  宜沙老街曾有茶号"尉华隆“续写了“宜红茶”的传承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