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理解的 “ 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 ” 中的 ' 胃气' 含义

  平凡的人 2021-12-25

人们都说:中医博大精深!听起来赞美之极,不言而喻。但在实用上,可能反而找不到方向,甚至连专家也只能了解其中一部分,更不要说是“精通”了。

比如说中药有6000多种,世上有哪一个人能记住这些名字?更不要说了解每一种药材的药性,也更不可能了解所有药材如何配比,放在一起煎煮后的复杂结果:两种药材比例不同,效果不同,更多药材,效果更不同;甚至可能是反效果。那有些药材本身是乏力的,但可能配上其它乏力药材,就变成药力空前,等等疑问,今天有谁能够去做如此巨大的实验呢?几乎是天方夜谭!做实验最好用人来做,现在医学上已证明:很多时候在老鼠,狗等动物身上做的实验与人不一样,但又怎么可能全在人身上做呢?

 但中医有一些理论是非常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精辟!也容易掌握,是我们所有人都可以一试的。我们先来提一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中医经典著作“内经”的三条基本原理之一。胃气就是先有胃口,然后可以消化吸收。

我们看到大多数人有了病就吃不下饭,疾病就很难好,当他想吃东西又吃得下时,尤其小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我们就知道:代表他的病就要好了。所以有了疾病提升胃气是治疗疾病的首要重点,提升胃气并不是硬逼病人吃东西,而是要想法让病人自己想吃,要吃。

15世纪名医刘纯做了大量实验,提出了一种开胃汤,它的成分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生山楂,又以北方山楂最好,另一种是广木香(广东产的木香),比例最好是100比60,也就是100克生北山楂加60克广木香,称为“开胃汤”。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山楂的作用是消食,打通肠胃;广木香主要是激活下丘脑,让人体产生饥饿感。

从上文可以知道, 刘对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的理解侧重于吃的方面上了,胃气,按[伤寒论]的观点应该包括整个消化糸统,这个消化糸统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包括大便能不能排,排得好不好,都可影响到这整个消化糸统而影响生死,如果只想着开胃, 忽视了排,忽视了脾的运,胃气则生这句话便得不到印证了。编辑新经络公众号


“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因此在脾胃功能不足时,应配以理气健脾,和胃消化的药物,以资运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