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洞天1 2021-12-25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者,天命之性,是为虚空,即是元神混沌之体,似拙而实巧,不生 不灭者也;后天气质之性,受于父母,及历劫食色业根,即是识神,似巧而实拙者也。

前性与 太虚同体,可圣可仙,故似拙实巧;

识神为地狱种子,万恶之祖,故似巧而实拙,常人识神用 事,实弄巧转以成拙耳 。

然识神、元神,互为巧拙,互相藏伏 。

识神泯,则元神复;元神隐, 则识神肆。

修道者制伏识神,使归于空,即藏巧于拙中也。元神虽若混沌,而含宏光大,则拙 者可使为巧,并后天气质之性,亦可同化而返真,此“伏藏”之所以为要也 。

元神阳也,识神阴 也,二者互相伏藏,自成混沌之太极。故下手之初,潜龙勿用,藏伏心性,而寂然不动,《契》 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是也 。

守我清净,身心无为,识神完全藏伏于空洞之中,则内成 纯净之体,外成纯坤之相。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又曰“归根”、 曰“清静”、曰“复命根”,即伏藏之义。

坤卦周流六虚,谓为“归藏”,丹书谓“药产坤方”,及“西南乡” 之说,皆此意也。 

 常人之所以不能藏伏者,因为有“九窍之邪”耳。

“九窍”者,耳、目、鼻(双窍)、口、外肾、 谷道是也 。亦有以耳、目、鼻、口、脐、外肾、谷道、心、顶为九窍者 。

九窍皆邪所出入:

眼 能视而迷于五色,

耳能听而迷于五声,

口嗜味而迷于五味,

鼻能嗅而迷于五气,

其他身为嗜欲 所迷,

心为情好所迷,皆邪也 。

有此九邪,而精、气、神皆漏于外,人心由是放驰,故不能藏 伏。若能闻之,则寂然而不动矣。识神从九窍,以九窍为门户,人之能动能作,能想能虑,能 感能觉者,皆识神也。

识神附九窍而灵,故曰“九窍之邪。”喜怒哀乐,发皆中节为和,不能中节, 则皆邪矣。

孔子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又曰:“君子有九思。”(《论语·季氏》)夫耳目皆 不能思,何以视听言貌统谓之思?盖思者,识神为之主,思邪而九者邪,思正而九者正也。

    “三要”者,耳、目、口是也。《契》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 濛。”此在外者也;

若在内者,即是精、气、神之三者。精通于耳,气通于口,神通于目,三者 相通。

耳与精皆属于坎宫,呼吸之气,从口出入,气动神动,是为三要。三要闭而勿通,则巧 拙之性,可以藏伏;九窍之邪,可归真矣。可以动静者,耳、目、口三要常动不静者也,可动 而亦可静者也,动则精、气、神外漏,静则内藏 。若能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使 动者皆静,则三要变为三宝矣。

盖三要动,则六根接六尘,而内生六识,外发七情,沉迷不返, 自堕轮回;

静则六识归原,三宝和合,勇猛精进,即证菩提,《老子》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 徒十有三”是也,亦即一化万殊,万殊归一之理也。

夫耳、目、口者,本用之视听饮食,以养吾 身者 ,而视听尤为聪明所寄。人之所以灵者,恃此而已。然生机在是,杀机亦在是;巧者在是, 拙者亦在是;灵者在是,昧者亦在是 。色、声、香、味、触,吾身心即所以贼吾天性也 。

福者 乃所以为祸者,正是火之于木,火本由木所生,而火太炽,则木反为所焚,可见利人者,转以 害人,故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也 。推之于国,其理亦同 。若奸雄利用时机,而人主信倚, 而援之权,养成势力,适以败国,如王莽之谦恭下士,董卓之诛叛有功,以及项羽复楚而覆楚, 朱温捍唐而倾唐,史传所纪,不可胜数矣。知生杀祸福之机,而因应动静之候者,其唯圣人乎! 

修炼之道,端在于此,《易》曰“知几其神乎” (《易·系辞下》),

又曰“枢机之发,荣辱之主” (《易·系 辞上》)也。学圣者,当知所自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