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不是唯一,却不可替代!

 tjboyue 2021-12-25

太极——有思想

       太极是极其有思想的,他不干枯、不乏味。曾经有人说“太极拳,是拳练我,而不是我练拳”,说明太极拳不会随你而动。太极拳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深厚的领域,因此,太极拳可以说是集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精华于一体的历史产物。源于《易经》,旁及儒释医武,思想内涵丰富无为,虚静,不争,柔弱取胜;孔孟学说之中庸之道,佛家之空灵,舍己,无相;医理之气血,经络关系,兵法之动静虚实等,融合为一皆为太极拳之大用。太极内功心法,恰是从太极拳的文化源头着手,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

       以易而言,太极拳命名的“太极”二字来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习太极拳者,正是透过内功心法体会易即太极,它代表宇宙一切空间,时间及所有的动能。《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说的就是习太极者当知悉天地运行,阴阳变化及万事万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欲效法天地生而不有,长而不宰,生生不息的精神,进而通权达变,趋吉避凶。从整个太极拳理论著述和拳法技术所表现的内容与特色来看,太极拳实际上还运用了自先秦,经宋明以来,三千多年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一大成果——太极哲理。

       此太极哲理发端于《易经》,融贯儒,道,释三家。渗入武术文化而产生了太极拳。因此,修炼太极拳倘若不能从中国人祖先的修身养性处下手,体悟心,神,意,气的妙用,是很难真正体会太极拳奥秘的。如果不理解他的思想,可能会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图片

太极——有韵味

       太极强调心神意气,讲究形神相寓。太极内功心法强调心、神、意、气的作用,加强以神,意役使内劲和身躯的能力,一方面是受《黄帝内经》等古代传统形神统一观的影响,太极三要素——心,气,身时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先在心,后在身。”“身虽动,心贵静,气宜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皆是强调了心,神,意,气在练拳中的重要作用。

       太极内功心法中气圈散和转的练习,让练习者充分体会太极拳松,散,通,空之妙境,体会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如此练习有成,如闻仙乐,如读美文,天地锦绣,目击道存。正所谓“静中常养虚灵气,动时绕有盘空意”。习拳至此,万事胸中起,万事胸中落,万事胸中过。望天上云卷云舒,看人间花开花落。这就是他的韵味所在!

图片

太极——会说话

       太极会说话,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会教给你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太极内功心法练拳入门得窍后,每次练拳都是新的享受,心中浑穆,身体畅美,欲罢不能,常练常新。真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如此盘拳走架如婴孩回母体,得大休息,养此生机,完其精神,“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修炼太极拳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修养之道。太极拳强调大松大柔,松同样分为体与心两部分。体能松则气血流畅,经脉和顺,五脏得其平衡,上中下三焦了无阻碍,病何能侵其体?且全身经络松开,身体各关节节节贯穿,处处落榫,而能生根落地。心能送,即能随气而松沉,心必见日益健康,心情如能轻松愉快则百病不侵,古人所谓上医医未病,传统太极拳内功心法可谓上医良药。

图片

       太极,有思想、有韵味、会说话

       太极,中国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于“天地之道”外别立“人道'一格,将人提升到于天地相对等的地位,合之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也由此转进个体生命,价值理想也得以文化之累积,浸润而日就其笃实光辉,高明博厚之境。太极拳是大道,就在于太极拳的修炼层次由拳技而到文化层面的滋养洗礼。修炼太极拳,能做到明理,身证,体悟,就能神交古人,心印前贤,得大惭愧,得大欢喜。太极,是有思想、有韵味、会说话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