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文渊唯一存世书法,饱受争议的北周名品

 青木森森 2021-12-25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 原石
华岳庙碑
北周天和二年(567)十月
碑额48cm×32cm
碑身226cm×110cm
隶书《华岳庙碑》(亦称《西岳华山庙碑》)立于陕西华阴的西岳庙内。碑额篆书“西岳华山神庙之碑”8字,碑文则以隶书写成。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天和二年(567)命史臣立此碑,为的是颂扬其父宇文泰在西魏天统七年(541)修复华岳庙。此碑撰文者万纽于瑾,书者赵文渊,皆为北周当时的一时之选。
赵文渊,生卒年不详。字德本,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人也。《周书》及《北史》中有传,而此二书由于避唐讳,皆作赵文深。曾任丞相府法曹参军。天和元年(公元566年)以提榜有功,除赵兴郡守。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述书赋》云:“文渊、孝逸(赵孝逸),独慕前踪。至师子敬,如欲登龙。有宋齐之面貌,无孔薄之心胸”。入隋后,其书迹一无著录,或为暮年,时日不长,仅临写二王而已。隶书《华岳庙碑》(亦称《西岳华山庙碑》)是目前赵文渊传世的唯一书迹。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碑首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 原石局部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 破禅室藏 民国拓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碑额拓本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局部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局部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局部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局部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局部
图片
北周 华岳庙碑拓本局部
单字赏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华岳庙碑》的书体属于隶书,汉隶的蚕头雁尾特征随处可见,结字亦大致上遵循着汉隶结字对称均衡的原则。然而除此之外,此作品还有几项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是在用笔方面装饰意味十分浓厚,波挑夸张而笔画斩钉截铁;第二是篆、隶、楷各体夹杂。
前人对《华山庙碑》这样的奇异组合有正反两极化的评价。有人认为鄙陋不堪,难以入目,例如郭宗昌在《金石史》中对其大加批评:“文渊为周书学博士,书迹雅为当时所重……而《华岳碑》字偭古法,浅陋鄙野。一见欲呕,而名动一时,何耶?”
叶昌炽(1847—1917)的《语石》则评道:“……今观其书虽险劲,未脱北书狞恶之习,视郑道昭父子,譬之圣门,尚不在游夏之列。”
然亦有人为其辩护,认为《华岳庙碑》的书法风格别有一种峭拔矫健的风味,例如张廷济的《清仪阁金石题跋》评其为:“楷隶参杂,山阴遗则渺难寻,然于魏齐诸刻中独见矫健。”
而杨守敬(1839—1915)的《评碑记》也给予正面的评价:“文渊在周甚有书名,是碑,前人嗤为恶札,为分书罪人。余谓以分书论之,诚不佳,若以其意作真书,殊峭拔。”
不论个人的好恶如何,《华岳庙碑》在书法史上十分重要。其装饰意味浓厚的用笔为东汉以来中原古法“铭石书”的末流,而隶书中夹杂篆籀与楷书笔意则是此时期北朝碑版书法的新面貌。
《华岳庙碑》首先引人注意的风格特点,为其多棱角的用笔。下笔、波挑皆求方截,整体看来骨节嶙峋,锋芒毕露。以讲究虚和用笔的传统书法审美观观之,这些笔画造作而不自然,与其称之为“书”法,倒不如称它为美术字。若进一步追溯书法史的发展,则可发现《华岳庙碑》的特殊风格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并非赵文渊个人的创发。它与三国和西晋时期的八分隶书有近似之处,同承继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中原古法“铭石书”。
入隋后,其书迹一无著录,或为暮年,时日不长,仅临写二王而已。(资料参考卢慧纹《江左风流与中原古法》见于《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