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师的内心独白

 godgame 2021-12-2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喜欢陶渊明的诗。中国的浪漫主义集中在了魏晋风流,而魏晋的风流尽在陶渊明对于现实的回避。但是,现实怎么可以回避呢?

我不回避,我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现实到了不少人认为我非常俗气的地步。也许这种现实主义和我的经历有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学到大学,参加工作,我可以要比同龄人稍微顺利一些,经历的风雨要少,父母亲为我安置好了一切,姐姐比我大不少,他们的操心换得了我的现状,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成熟老到,因为没有机会去独立面对困境。

母亲是影响我的人生观的第一人。她是满族人,性格坚韧,正直,她工作认真,早出晚归,曾经做过近三十年的中层干部。文革期间,她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始终没有被吓垮。在处境最为困难的时期,家里人甚至都准备回到东北老家避祸,是她坚持留在了北京。在她看来,无论如何艰难困苦,都有过去的时侯。她无法舍弃自己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事业,也不能割舍这个给儿女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城市。 在我的记忆里,红卫兵团团围住她的病床,高呼口号,而她气息奄奄,面色苍白地躺在中间。的确,母亲说的对,最艰难的过程只是过眼烟云,那段灰暗的历史在我们兄弟姐妹的记忆中留下的,是无形的伤痛,也铸就了我们坚忍无畏的性格。可能,也是从那个时侯我就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从来都没有神仙皇帝,我们只能自己靠自己。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让我对世界的目光变得现实。少年时代我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一些。

1989年,母亲被确诊为胃癌。到1999年弃世。和母亲相守的最后十年,我真正成熟了。是的,来不及悲痛欲绝,也来不及过多沉浸于对上天对母亲不公待遇的抱怨中,我选择了全心全意陪伴她度过最后的好时光。那段日子,我认认真真地陪她去吃她最爱的烤鸭,去看玉兰在清明前后流芳沁玉。我不能悲痛,我的心思集中在母亲的笑靥里。她不是我唯一爱着的女人,却是我今生唯一敬仰的女人。即使面对死神狰狞的笑脸时,母亲依旧泰然自若。癌症的晚期,疼痛肆虐地折磨着她的时侯,她都保持着苍白而高贵的笑容。为了减轻她的疼痛,我们预备了杜冷丁,仅仅在离去的那天,她才同意注射了一支。埋葬了母亲,我痛得心思恍惚。“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此以后,我的生命里最为灿烂的星辰坠落了。在这十年里,我知道了经济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金钱决定的不仅是亲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去留。从小无意于柴米油盐的我得正视生活了。

其实早在高中时代我就对经济非常感兴趣。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尝试和别人倒卖了一趟牛仔裤,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因为家境的原因,我放弃了自己考上的警官大学,听从父命进入一个国有企业去上班。工作的第二年,我得到了单位批准带薪就读了华大的企业管理专业和仓储管理专业。毕业之后,我进入了第三梯队,很快被提拔为中层副职。四年后,我再次提拔为正职,一干就是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太多人在事业上的成败,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我开始追问事业本来的意义所在。

一个男人年届不惑,正是事业的最高峰,似乎应该对一切都满足了。可我从不这样定位自己。我的事业,我的人生从来都是流动向前的。在我的眼里,没有停滞不前的事业,更没有固定不变的成就。我一直在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发展之路。可以这么说,我喜欢用洞察力极强的目光去发现他人的长处和缺点,喜欢去寻找人和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它带来了事业上的起起伏伏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说,从前的追寻是没有方向和目的的摸索,那么现在不同了,我找到了一条真正的路,这就是心理咨询工作。

我没有请教过别人,作心理咨询师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是什么,我也在思索,怎样可以成为一个够格的,乃至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我的理解中,心理咨询行业,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双重的优秀。

我有吗?

有幸得到我一位知己的评价,她说:“你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男人,目光冷静犀利,心地温柔善良,可谓至情至性。”这样的评价令我感动,也令我反思自己一贯强硬的一面。是的,谁人没有浪漫至情的一面?多年来对于家人的责任和自身事业发展的压力,我似乎忘却了我青少年时代的纯真和朴素。在紫陌红尘中追寻着,什么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一直希望自己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不仅有利于亲人,也有利于社会。在我今后的日子里,如果因为我的努力而促进了心理咨询工作的展开,对于我而言,将是莫大的荣幸。

对比我多年从事的管理工作和这些年开始尝试的咨询工作,我发现心理咨询更需要一个人客观、宽容地看待人事。这也是我理解的成熟的标志。在我的年龄,智慧贤明的品质更为重要,在从业的这些年中,我在从容地完善着自己的性格,力求做到真正的冷静和犀利。从业这些年,我的性格有了一些变化,似乎比青年时期更宽容,对于不同的人物都有了接纳的胸怀。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如果去做一个优秀的咨询师,我还需要努力的空间。在知识体系上,我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充实自己的才学。青年时代的勤奋在我现在似乎不太可能了,毕竟生活的压力就在左右,但我多年来保持着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在今后的从业中也会为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的养料。我也明白,仅仅靠书本的知识不足以培养出优秀的咨询师,所以我会拜访名师,求教于心理学界的大师们,得到有效的指导,使自己能够尽快理解心理咨询的本质意义,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自己认为,我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对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是有益的。我思维敏捷,头脑清晰,看问题客观冷静。还有最为重要的是,我的哲学修养比较深厚。我从青少年时代的无信仰状态到今天的信仰佛教,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所欣赏佛教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教给我们一种豁达明朗的做人态度。所谓佛,乃是觉者之意,觉于人世的混沌和痴迷,而我偏重的禅宗,更是一种入世的智慧。智慧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对于智慧的追随,而不是自以为拥有。我欣赏这种态度,不自以为得到,而是永远保持着在路上的姿态。我喜欢用佛慈之心去容纳百川之势。这种容纳的本身,就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标志。

我的宗教信仰是我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在我的咨询过程中,我不愿意以此来影响我的求助者,因为,我尊重每一个人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对于求助者的要求就在于此,通过咨询,他们可以发现自我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能独立有效地解决难题。我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在他们迷茫的时刻提示了他们原有的能力。作一名咨询师,我不希望求助者过分依赖于咨询,依赖于我。因为咨询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帮助求助者更好成长,更好认识自己的有效手段。

其实,我也理解,咨询师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曾经对同事说过,我们要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有脱落的求助者,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毕竟,我们是人,咨询只是我们的职业,这样一个职业需要的不是被神圣化,而是被规范化。我们是这个行业的起跑者,必然要见证它在中国的职业化进程。或许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我们更需要理智地看待这个职业的本质。它永远不能是一个天使的工作,不能苛求它尽善尽美,无所不能。只有这样,这个职业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潜能。

我不会去作天使,因为我只是一介凡夫。因为了我的俗气,而使得自己有着如此现实的目光。呵呵,我从不反感别人评价我是俗人,因为了这份俗,使我更重视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在平静从容中为心理咨询做一些最基础,最朴实的工作。

此前此后曾经存在过的那些浪漫的理想,或许是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吧。

正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