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与《红楼梦》

 梅屿堂 2021-12-26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八大菜系争奇斗艳,酸甜苦辣咸品百味人生。也许我没有资格来完成这篇文字,因为有位好友形容我“十指不沾阳春水”,有一次我在炒洋葱鸡蛋时,忘记了放盐,结果在吃饭时,难以下咽。无奈之下,我在菜里放了一勺酱油,才不至于挨饿。我对于食物从来不挑剔,导致有一天同事问我:“你每天中午都吃面条,连吃了一个月了,还吃不够吗?”我惊讶地说道:“是吗?我也可以做米饭吃。”至于在掐豆角的筋时,把豆角扔到了垃圾桶里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

我出生在黑龙江,做菜首选大锅炖,铁锅炖大鹅、小鸡炖蘑菇、排骨炖炖豆角、猪肉酸菜炖粉条等,放好了佐料,在锅里炖熟即可。到了大连以后,刚开始不习惯吃海鲜,即便是吃,也是放在锅里煮熟即可。而且海蛎子还可以生吃,我看着它软乎乎的,却不敢吃。家里来了客人,煮上几道海鲜,极其便利。

没有人不愿意享受精致的菜肴,我从渔公码头九龙湾饭店回来以后,唯独忘不了“海参泡饭”,大米饭放在了白瓷盘里,被微黄的汤汁围绕着,上面是切得细细的海参,放在口中仔细地咀嚼,甘甜香糯的味道令人终生难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即今天的鱼生和肉生,同事的孩子结婚,我们一起去金海明珠饭店进餐,当“刺身”被端上来时,它就像一道艺术品,简直叹为观止。同事见我一直拍照,每一样都给我夹了一片,生鱼片入口即化,异常鲜美。还记得末友在金山宾馆聚会时,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气氛异常轻松。菜品很多,可是谁顾得上呢。眼睛早不知道瞄到了哪里,那里正有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快乐融在了菜里。至于吃了什么菜,谁又会在意呢?在黑龙江的阿城,用金史专家郭长海老师的话讲,我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席间见到了猪血豆腐,鲜嫩爽口。菜肴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有了另外一层含义—隆重!这么可爱的一位老人,博学而风趣,他在中央电视台多次讲解阿城历史,和赵人两人俨然成了当地的名片。

普通人的饮食用于果腹,富贵人家钟鸣鼎食。古时食物用青铜器端上来,后来发展至金银玛瑙玉石的材质,一日三餐,变成了最大的享受。若看菜品的种类和做法,难以望其项背。我们看《红楼梦》中第三十五回写道贾宝玉挨打后,别人问他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凤姐儿一旁笑道:“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贾母便一叠声的叫人做去。凤姐儿笑道:“老祖宗别急,等我想想这模子谁收着呢。”美食需要模具,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且看第四十一回又写道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吃到了茄鯗,便问怎么做。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㔐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肉干,各色干果子,俱成丁子,用鸡肉煨干,将香油一收,加糟油一寸半,盛在瓷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鸡的腱子肉或胸脯肉)一拌便是。”第三十七回说,在大观园内湘云欲做东,邀请众姐妹写诗,宝钗知道湘云生活困窘,便想法买了几篓螃蟹煮了,在藕香榭设下竹案,湘云随口道“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煮茶吃蟹,把酒烫得滚热儿,拿来姜醋,边聊边吃,边吃边写,何其风雅。《红楼梦》里的美食数不胜数,其中包括今天人们所说的果子狸、鹿肉和火腿,还能见到桂圆汤和红枣汤。但是不厌其烦的叙述食物的做法,却不多见。

我每每想到做菜时,材质要精细,工序又繁琐,便先胆怯了。到了新单位,有位女同事特别喜欢研究美食,她教我做的第一道菜是“牛腩柿子汤”,先把柿子洗净用色拉油炒了,然后去皮,盛到碗里备用。把牛腩切块放到水里焯了,焯时放葱和大料,焯好后用凉水把牛腩冲干净,放在盘子里备用。然后在热油里把牛腩下锅翻炒,加上柿子,放葱姜蚝油等调料,先大火炖,然后小火炖一个小时,炖好后放香菜和味素,这道菜共耗时两个小时。人们常说,做菜要看火候,牛腩柿子汤的汤色鲜红,有赖于柿子的功劳。在冬天能够心无旁骛地享受美食,而且又是自己亲手烹饪的,心里很有成就感。

扇贝上市的时候,已是夏天。我在家休息的时候,参照下厨房软件,学会了“蒜蓉粉丝蒸扇贝”。先把扇贝洗净,扒壳,把有肉的那面留下,放在盘子里备用。把粉丝用热水煮熟后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在盘子里备用。把大蒜捣碎,用热油炒到焦黄,盛在小碟里备用。酱汁按照比例调好,放在碗里备用。把扇贝摆好,上面放一绺粉丝,加酱汁、蒜蓉、辣椒、葱花(我用的葱叶,因为葱叶的绿色和辣椒的红色搭配)待扇贝蒸熟后取出,放在骨质瓷的盘子里,红绿相间,煞是好看。扇贝口感鲜美,加上有辣椒,味道极佳。疫情后人们有了更多时间,来搭配自己的饮食结构。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是要吃饭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从来没错过。要不然宝二爷也不会说出这么一句话:“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正如墙角下的月季花开得好看着呢,它可不管什么新冠,已经经历了一场风雪,照开不误,愣是不倒,人类何尝不是。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