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症状曾经保护了你,你今天却视它为“大敌”

 安喜的空间 2021-12-26
文/老K
人的天性之一就是趋利避害。
所以一个人因为痛苦来到了咨询室,ta首先渴望的就是想要消除症状。
在我刚刚接触心理咨询的时候,那个时候自己身上一点点问题就想要消除它,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后来,我发现这些东西越想消除,它只会让你更加痛苦
根据精神科的诊断标准,心理症状从重到轻大致可以分为精神病系列(精神分裂症等)、人格障碍系列、神经症系列(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美国有本著名的DSM诊断书像字典一样厚,里面罗列了N多种心理异常诊断标准。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精神症状就是偏离正常之后的反应。
但是回到心理咨询视角来看,合格的心理医生并不会给你做诊断,或者不会给你扣一个“异常心理”的帽子。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在心理医生的视角里,我们觉得你产生的任何心理症状都是有其意义的。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了,症状害得我这么惨,它还有意义吗?
没错,它的确有意义,而且是很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就和你好好聊聊症状到底是什么。
症状是怎么形成的?
在解释症状的形成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我遇到的故事。
我有个朋友,真的非常努力,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特别自律而且非常坚持,他觉得一个人只有赚更多钱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认为月薪4000左右这种平凡工作就是一种失败。
所以他每天起得真得非常早,而且坚持周末学习,他一个月看书的量是我一年的量。而且他在工作能力方面确实比我们同龄人强一些。
但是很不凑巧,前些天,他被诊断为强迫症。是那种非常严重的强迫症。后来他完全不能进行工作了。
后来他知道我是搞心理咨询的,就向我寻求帮助,不过我们是朋友关系,所以我也帮不了他,我就转介给我一个同行,我和他说我们可以就当朋友聊聊天一样地沟通。
他和我说导致他情绪崩溃产生强迫症是因为,和他同时进公司的一个人被提拔了,结果自己被领导冷落了,他越想越不公平,明明自己这么努力,对公司的奉献也比这个人多,为什么自己就这么不公平被冷落。
后来就陷入心理学里的反刍思考,持续自我攻击,导致不堪重负最终形成强迫症。
当我听完之后,我就反应出,他情绪背后的真实状态是“我这么努力了,就应该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收获”,这就意味着他内心的底层逻辑是“不管我做什么,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只要努力了,所有的回报就应该给予我”
这不就是“全能自恋”吗?
他觉得只要通过一些行动就能操控外在环境,觉得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获得成就,如果没有获得自己觉得应该有的成就,就是这个世界出现问题。
但稍微明白一些的人都知道,在公司是否升职能力一方面很重要,除此之外还和机遇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运气等有关。
可当他发现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自我怀疑,自我攻击,最终形成症状。
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吗?我们形成的痛苦症状,往往就是在自己无法适应环境之后形成的一种“退而求其次”应对痛苦的方式。
我的朋友如果没有患上强迫症,他还会和自己死磕,最后只会把自己逼死。所以强迫症从某种层面让他停止思考这个问题了。
从结果来看,他是不能工作了,但症状却让他明白这样下去是错的,没有让他继续错下去。
症状曾经保护了你,你却视它为敌
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幻想,希望我们是完整且完美的,这无可厚非。
但一位身兼作曲、演员、制片人的巴西导演卡耶塔诺.费洛索说:“近看之下,没有人是正常的。”
学过精神分析后,我们发现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是容易的,甚至细细剖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英雄史诗”。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出现各种问题(讨好型人格、抑郁焦虑症、成瘾、无法克制的愤怒、自恋型人格等)
这些问题在我们长大之后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你迷失之后就要用各种方法消灭它。
可是你发现你越残暴地对待它,它只会更加让你难受。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这条路行不通了。
因为这些不完美让你开始恨自己,恨这个世界。你可能会利用药物改造自己,可你发现药物也不能,你后来听说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你完善人格,可你早期发现屁用没有,结果开始更加怨恨这个世界。
症状就像你的影子一样,它还是可怜地盯着你,你却仇视它。
在你没有朋友的时候孤独难耐,是讨好人格让你收获了友情(虽然不是那么完美的关系)、在你被父母不断逼迫自己学习必须成为全班第一名的时候是抑郁症让你可以停下来休息、在你拿着一本好看的书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时,妈妈因为没有耐心不愿意陪伴你,于是你开始自我关注,学会了自我欣赏甚至自恋。
你只看到它让你痛苦的一面,你没有看到,症状曾经保护了你。
虽然症状不那么完美帮助你规避了早年的痛苦,可在当时那个脆弱的你利用自己的能力发展出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你现在长大了,就想把它们抛弃了,可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你真的是想让自己变好吗?在我看来不是,你还是那个严苛的自己,你还是没有学会真正地爱自己。
症状的离开,是建立在你真正接纳它的基础
心理学总在强调一个词“接纳”,那到底接纳有什么魔力能够让如此痛苦的症状离开你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这也是一个悖论,当你不想改变的时候,往往改变才发生。
我到今天是接触心理学的第六年,直到今天我才刚刚开始触碰到这句话真正的意义。
如果你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医生,无论你是什么取向的精神分析师,最终都是在帮助来访者处理哀伤和哀悼的过程。
实际上这个哀悼就是接受现实,接受事实本来的样子,达到心灵的一个整合,这也是人成熟之路。
接纳并不会让你马上好起来,你也不会一直开心快乐,但是你可以和它们共存,当你可以产生这样的慈悲心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很不容易,你就不再想要迫切消除它们,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和这个世界所有的万事万物都一样,我们即便不控制自己,也会成长,也会发展。
随着时间和你的见识等,你自然会慢慢成长,至于成为什么样子这个谁也不知道,但那就是真实的你自己啊。
你发现即便你没有一个很好的童年,过去造就的你无法改变了,谁也没有能力回到过去帮你重新再来,
可你有当下,你和自己共情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虽然不完美,可这就是你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接纳了这些后不代表你就什么也不会努力,从这一刻开始,你开始为自己而活,你不会停留在和过去的纠缠中,当下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这个时候你开始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时候症状的存在与否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者当你可以有了这样的领悟和体验后,症状可能会带着祝福离开你?不知道,也许它还是一如既往在你需要的时候等着你,只是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你成为了你自己。
2021、12、23
老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