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的距离,究竟该如何判断?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身体上的不适,如发烧、鼻塞流涕、头痛、出血、腹泻,我们很容易察觉出异常。相对于这些躯体疾病,精神上的异常似乎比较难判断,也容易被忽略。

“5+3”判别法

如何判断一个人精神健不健康、正不正常呢?通常可从下面5个层面来判别:

1.情绪

能否正常表达各种情绪?情绪过高还是过低?或是过于平淡?

2.感觉

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正不正常,是否出现感觉异常(如幻觉、幻听)?

3.思考

思考的内容是否恰当?是不是偏离现实或违反常理?是不是胡言乱语? 

4.行为

是合乎常态,还是举止怪异?是否存在行为孤僻、不动不语?或感到行为不受自己意愿支配。

5.认知

判断力恰不恰当?定向力清不清楚?注意力集不集中?记忆力好不好……等。

根据上面的5个层面,部分精神疾病确实很容易被辨识出来,如精神分裂症,它的情感、思维、行为偏离正常轨道,和正常人的状态有很大差异。而且这些症状如果用药物去治疗很有效,可以让我们很清楚地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但,如果说以上5个层面有任何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那就太武断了。

打个比方,一个人紧张、焦虑,是因为明天他即将面临一场重要考试(正常压力),考试结束后,这种焦虑就会随之消失,症状轻且短暂,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那表示他只是一般的情绪问题。但如果症状加剧,持续时间较长,且影响生活,那可能就达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

所以,判断时很有必要参考以下3点:

(1)症状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

(2)是否能通过自我调节而缓解,或觉得难以掌控;

(3)社会功能(工作、生活、社交等)是否受影响。

具体剖析

现代人常常把「抑郁」、「强迫症」、「社恐」等挂嘴边:

"这月我的业绩又没达标,哎,我又抑郁了"

"这个地方你已经查了10遍了,是不是有强迫症啊"

"我一想到要在大会上演讲,就心跳加速、浑身哆嗦,我这怕是社恐吧"

那么,如何区分是一般的情绪问题,还是真正的精神疾病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01

抑郁情绪vs抑郁症

抑郁情绪像龙卷风,来去匆匆。

而抑郁症不仅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应答迟钝,而且行动力下降、意志消沉、毫无活力,甚至感觉了无生趣。

我们具体看下如何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如果觉得自己有较明显、较长时间的抑郁情绪,不要掉以轻心,记得及时就医~

02

强迫症状 vs强迫症

对于强迫症来说,会有两大症状表现:

1.强迫思维(如看到打火机,就会联想到炸药爆炸的恐怖场景、反复琢磨1+1为什么等于2,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等没有意义的问题等)

2.强迫行为(如总认为手很脏,反反复复去洗手;上下楼梯一定要先迈右脚,如果迈错脚,就要退回去重新开始等)。

这些不受控制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他们也为此苦恼不已。

如何区分强迫症状和强迫症呢?

03

焦虑情绪 vs焦虑症

焦虑其实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或压力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但这种焦虑情绪会激发我们内在动力,让我们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应对困难,解决困难。等困难解决后,这种情绪也就随之消失了。

而焦虑症的焦虑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对我们的正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生活。

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04

自恋 vs 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人笑称,以前如果想知道自恋长什么样,需要到精神科门诊去寻觅;但现在只要上网转一圈,就可收获一堆实例,自恋之花到处盛开。

自恋是对自身的一种欣赏,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凡事走了极端,就成了病;自爱自重过了度,从量变到了质变,就成了一种精神疾病:自恋型人格障碍。

与正常的自恋相比,自恋型人格障碍者过度夸大自己的才能、成就和价值,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自大感,需要别人不断赞美,要求别人把他当作特殊人物对待。他们的这种自恋特征,对他们周围的人造成痛苦,令人无法忍受。并且他们往往只能体会和理解自己的感受,无法理解、关心他人。

写在最后

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谱,正常与异常之间该在哪里画出分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医学问题,精神疾病的诊断是一个非常细化的流程和严格的过程。当我们出现心理或精神上的不适时,切莫自己下结论,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咨询。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

[2] https:///archives/59912

[3]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