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炼打通身体中脉的方法(第六章)

 洛璋 2021-12-26
十功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能不能把那一些先给抖落掉?那你就会明利、会很清明,看事、处事、反应,那都会很灵巧,那就是我们讲的聪敏、伶俐;你的脑筋会有一种很清爽的感觉;脑筋一清爽,身体就会跟着清爽。一个脑筋好像甜糕一样,那你的身体就会像麻薯一样,动不得啦。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的心应该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是行者入初禅定前,心中应有的相貌。
 
以上四个叫「空、明、定、智」,第一个是空、第二个是明、第三个是定、第四个是智;这四个现在各位先用来检定一下:这段期间来的用功,现在你得力了多少?假如,你说「我不会检讨,你讲的那些我搞不懂。」那你的脑筋是石头作的。也代表整个禅修过程,你的心根本没有锤炼到;在停心的过程当中,你根本不是停心就是睡心,睡着了。善心、柔软
 
当你产生前面的「空」、「明」、「定」、「智」后,我们内心就会出现变化,「善心、柔软」就一起都来了。
 
前面已经介绍了行者入初禅前十种相貌中之六种,接下来要讲「喜」。
 
行者内心安住、使心停住,叫作「停心」。用我们的道场来讲,行者安住话头,深参话头的同时,你逐渐会产生一种「喜悦」。没有这个喜悦,那你当然不会再想参话头。当你参到枯寂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聊,无聊就不会再参下去了,你会想尽种种办法跑掉。所以,喜,必须产生。用世间人的话来讲叫作「食髓知味」,我们叫作「法喜充满」。你有没有在这里产生这种喜悦?假如没有的话,那是弄错了。弄错了、用心不力,才不会产生喜悦。所以这一相,大家很容易作为一种检验。
 
有些人枯寂了,像枯木一样,没有喜、没有乐、也没有抗性,捡一句口头禅「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没有来就乱斩,坐在那里也不知道怎么样,「反正无聊嘛!今天没事再坐嘛!」那这样的话,没有「喜」,这个也不算修行。已经养成那种惯性,吃饱饭没事,两腿一盘,就坐在那里,跟木雕的像一样,这个不算修行、不算用功,这个下辈子会像狐狸精,就叫作野狐禅。
 
我们应该要避开这个缺点,这个很重要。所以「喜」是自己检验自己工夫的一个方法。你有这种喜悦,那你坐着会充满活力。乐

第八个是「乐」。乐比较微细,这个比较微细的乐,你不一定在坐中感受到。跑香或者其它生活中,乃至洗脸、用餐,你都可以感受到那一种欢喜,你讲不出来。而且呢!你会经常的流露出来。眼神也好、脸相也好、身体的动作也好,你自己可以感受到,你成天非常的高兴,不知道高兴什么,好像每个细胞,乃至耳朵都在跳舞。这是获得大利益,内心里头,应该要到达这样的境界。
假如没有这种感觉,你说有大成就,那都假的。假如,你一坐就有这种感觉,没有坐,就没有这种感觉,这表示还没有入禅定,因为你坐的时候才有,没有坐的时候没有。告诉各位:你有坐的时候,有;没有坐的时候,也要有。尤其是只要你想摄心,就有。那这个时候,你就接近禅定了。

所以修行是一个非常踏实的功夫,它不是虚幻、不是乱讲的。喜是比较粗的喜悦,乐是比较微细的喜悦,当这两个产生现象的时候,你就接近初禅定了。所以,这种喜乐,它不是世间的那种狂欢、中奖的高兴、或者结婚的高兴。不是!它是内心里头一种泉源,内心里头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像一团火球在全身跑,全身发热的那种情况一样。解脱

图片

第三个叫作「解脱」。这个解脱也不是我们讲的真解脱,而是我们讲的「你内心的一些束缚完全放下了」,意识形态对你的束缚当然也减低了。因为你法执还没破,所以不可能说没有意识形态,但是,世间的妄想、执着、攀缘,这些你已经渐渐放下了。应该这个时候,你会有这样的经验:平日当妄念一起,你会想「啊!算了!不要想!啊!算了!」;有烦恼也会很快地想「啊!算了!别再烦了。」那这个就差不多了。「差不多」不是说你已经解脱,而是一种瑞相。
 
有烦恼,但能当下止住:「啊!不要想它。」,当你能够把困扰身心的妄想放下,那才叫作这里的「解脱」。这个解脱,不是了生死的解脱;这个是我们讲的粗中粗、粗中细、细中粗的这个阶段,那你要能够放得下。
 
我们刚开始坐着的时候,一坐下来别的没有,家里的大事、心中的仇恨窜起来的时候,在那边猛烦恼、妄想一堆、团团转,那你到现在「啊!算了!想那没意思,我到这里来又不是要烦那些的。」逐渐、逐渐这些会放下,这个叫作解脱。

图片

随着这一种境界的来临,我们讲的「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的现前,你的相貌就开始转变。这些情况不一定来至于禅修,从人生中的修养,或者其它法门也可以获得,但是,禅修中的这一种经验,是最明显的,因为在坐禅的时候,这种境界你感受得最清楚,你自己比别人那么来的快、来的直接,这个叫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你就在这当中,所以你会知道。
 
其它的行法,有这样的状况,你自己未必知道,但是别人会先看到。因为你的改变,你自己没有留意到,但是外人一看,他可以看得到。但是禅修,你自己会比别人更清楚、更了解。一个真正的行者,自己有什么变化,自己是清清楚楚的,你有没有进展到这个地方,那你应该要能够掌握得到。到这里一共有九个,这九个当中,它已经逐渐让我们具足了要进入初禅定的一些条件。我们知道初禅定,五禅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那么「寻、伺」就是「定、智」再加上刚才讲的「喜、乐」。这个时候,我们内心的变化,「善心、柔软」就一起都来了。境界相应
 
心一境性也就是第十个「境界相应」,一般人喜欢讨论的是最后一个,境界相应。我告诉你,没有前面这九个,就没有后面那一个。没有前面这九个,只有后面那一个,告诉你:百分之百「魔!」你不用操心,百分之百就是魔。就像一个人格不完整的人,他修行的功夫很高,一定是魔。人格不完整,他有什么功夫?还不是那些飞天走壁、穿墙透壁,他学那些要干嘛?要不然,透过修行,他的人格一定会矫正过来。人格不能矫正过来,那么一切成就的是:上品魔王、中品魔子魔孙、下品魔女。所以,基本人格一定要先具足。
 
那么前面这九个,正好告诉我们,是人格养成当中的完美阶段,你只有把这些妄想、欲望给放下,那你才有可能随着境界而进入禅定。假如没有这种状况,内心的疙瘩一直那么严重,你想要进入禅定,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各位在这个地方,要能够有相当的认识。你不要冒进、不要急躁。社会上有很多人,口口声声、空口白话,讲大话很多,无有是处,对你没有好处,死后下拔舌地狱。你讲那么多,根本没有那个境界,那就大妄语啊。看起来好像头头是道,事实上,不是那么一回事。有没有呢?
 
所以「十功德」是修行人一个非常好的指标。从十功德的介绍,各位可以了解到,修行人为什么那么内敛,而不是很放射的,因为他是真实的走上来。我们在整个奋斗修行的过程当中,希望大家经常的以这个来作自我勘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