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娟 1987年参加工作,教龄33年,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级教师,擅长数学教学。工作33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工作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一、作业设计依据与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作业作品:制作活动角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岔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特别设计了这次的作业。 三、学生完成情况: 同学们对于制作“活动角”兴趣浓郁,能够巧妙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制作,如:有的同学利用纸卷成小棒当轴,用硬纸制作角的两条边,然后穿在一起;有的用硬纸片制作角的两条边后,用线绳把两条边固定在一起;还有的用塑料条做角的两条边,中间用小塑料铆钉稍加固定,既美观,又能够活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四、作业展示交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角”,在“活动角”中找角,移动角的一条边,观察角的大小变化。观察大角短边和小角长边的两种角,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岔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反思: 通过这次制作“活动角”,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到角的位置,还能公共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变化。通过学生们自己制作的角进行比较,同学们更直观的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岔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具体化,冲破了理解的障碍,让学生感受至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