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烟深处杨应龙

 yczx 2021-12-27
410年前,即公元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在长江上游与乌江之间的广袤山海,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战,史称“平播战争”。战争的一方,为世袭播州达七百多年的杨氏政权之最后一位播酋杨应龙;另一方为明王朝从全国各地征调的24万大军,其中有从关外和沿海选调的军队,而这些军队有的正与努尔哈赤对峙,有的驻扎海防以抗倭寇。
  据战后由官军总指挥李化龙向中央的报告中得知,这场大战双方投入兵力40万,于是年的春天开战,初夏结束,历时3个月多。另据胡启涌的研究,官军阵亡将领78人,阵亡兵士近5000人,另有3000余官兵受伤。杨应龙和他的爱妾田雌凤在海龙囤自缢身亡,杨应龙之弟、之子及播州将领数十人被官军捉拿皇城问斩,另有杨氏政权大小头目1200余人被官军捉拿,22600余人为杨应龙战死沙场。至于因大战而伤及的百姓,李化龙没有说,显然是无法统计罢。但李化龙在报告中提到播地之民“十存一二”,即十个播民,就有八个或九个因为战争缘故,或死或亡,人不见影,户不在籍了。于是,这才有战后的大规模移民举动。
  平播战争是明代三大征战之一,据说花费白银300万两。这场大战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战争的支付,国库空虚,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埋下伏笔,又因为李自成对明王朝的冲击,使明王朝失去了抗衡努尔哈赤的财力或斗志,让一个更加野蛮的政权统治中国,几至于亡国灭种。
  平播战争对播州旧地的影响更加明显与直接。首先,中央藉战争的胜利而将播地一分为二,分设遵义府(属四川)和平越府(属贵州),并立即实施改土归流,将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边缘的播州旧地推进到封建社会,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带动了这片地域的经济复苏与文化的进步。其次,从落后的土司政体跳跃到中央派流官治理,大大推动了政治文明。据贵州文化老人陈福桐的研究,中央派的流官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且胸怀开拓精神,他们带来了社会管理经验,全方位引进观念与文化,技术与人才,促成了遵义有史以来的新发展。
  从社会演进的角度看待平播战争,历史早已作了定论。特别地,从地域角度考察,平播战争与改土归流,实际上为两百年后出现的遵义沙滩文化作了很好的奠基工作。倘若,用文艺来反映平播战争,事情恐怕就不是如此的简单明了。410年前的杨应龙,最初并非一定要背叛中央,后来他搞分裂,葬送了杨氏七八百年的基业,这也是他没有料到的后果。
  其实,杨应龙经历了从忠于大明到对大明的动摇,再到拼死反抗这样的一条人生不归路。他忠于明王朝,是有史可稽的。他对大明王朝的动摇,大约是在他的儿子死在重庆之后。他最后反抗到底,是因为世上再也没有其它的路可供他选择了。于是,整个播州都因他而蒙受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杨应龙的这个心路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不是杨应龙自己就能把握住的。首先,土司制度制约了杨应龙的发展,当然也限制了播州可能的开疆拓土。其次,以当时国家的战略大计出发,中央希望西南腹地安宁,以便掌握贵、滇、桂之大片边陲之地,而杨应龙却不安居播地,攻占五司七姓土地,这就破坏了贵州、四川边境的安稳。假设杨应龙不是土酋,而是流官,他就有发展的空间,反之,他就只能困在播土。这就是矛盾。杨应龙一生都在矛盾中冲突。当然,贵州对他有管辖权,四川对他亦有管辖权,这种制度设计,或曰制度设计缺陷,终将杨应龙推到身败名裂的境地。再者,杨应龙破解自身的发展因窘,他诉诸的不是政治,而是武力。倘若他诉诸政治,自愿交出播地,他自己便可安心去当流官了。可是,杨应龙既要照旧当他的播州王,又想通过对明王朝建功立业来拓展发展空间,而炫耀武力又是他的通常作派。“有枪就是草头王”。何况,他还拥有苦心经营七八百年的大片播土!最后,杨应龙不得不依凭陈旧的土司制度,依凭手中十数万善战的播兵,去与历史潮流下一个赌注。当然,杨应龙输了,输得精光。所以,平播战争与其说是官军的胜利,不如说是已见资本主义端倪的封建制度之于奴隶制度的胜利。历史向前演进之使然。纵然有十个百个杨应龙,也是无力回天的!
  其实,杨应龙还是一个复杂的载体。他承载了制度和制度之间的冲突,所以一个土司之王与中央分庭抗礼,以至于刀兵相见了。他还承载了杨氏政权七八百年的历史重负,这重负有时让他感到偏居一隅的土皇帝的得意,有时亦让他感到困在旧网而又无力自拔的苦恼与愤懑。当然,他承载的还有地理的复杂性折射出人心理上的自卑与自狂;世事的复杂凸显在心中一隅的不安与躁动,以及外部条件的不断转换而导致其知与未知的徬徨与盲动等等。这一切,共同构成410年前的那个杨应龙。而对那个杨应龙,是不宜用“好”与“坏”、“恶”与“善”来甑别的,更不便用“恶魔”或“英雄”之类的语言来描述。
  播地最后一任土酋杨应龙有时真的令人困惑,一时难以索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平播战争事关国家一统;之后的改土归流,让遵义真正融入了华夏的沧海桑田,同整个华夏民族一起经历了剧变与演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